如何做失败的父母


小舒说:


这篇文章是我的朋友Summer写的,因为她家孩子Cooper和妞妞差不多大,我们经常交流孩子在各方面的发展。看到这篇的时候我真的觉得她太棒了,会从很小的事情里去回想孩子的感受,然后反省自己。


其实好像大部分爸爸妈妈都知道教育孩子要用心、要共情,而且很多人在意识到自己“正在教育孩子”时都能做到。但是,在大部分时候,大人的心是选择性麻木的,选择了对孩子的感受放弃知觉。


我喜欢这样的小故事,对我自己也有很多启发。




昨天晚饭前我在沙发上坐着刷手机,Cooper在我身边摆弄他的小玩具,玩了可能有十几分钟,突然他抬头没头没尾地对我说了句:“妈妈,我不喜欢自己的一些想法。”

 

我想了想好像在此之前也没发生什么事,就问他:“你想到什么事了?你的想法是什么?”

 

他说:“我不想告诉你,但我真的很不喜欢自己的想法,妈妈,你可以告诉我究竟怎么做才能有更好的想事情的方法吗?”

 

我答:“最有用的办法是多读书。”


Cooper:“可我不会(因为不认字。)” 然后一脸的失落。

 

我只能和他又说了说认字的过程、需要的时间,和我们正在做的一些事情(比如在学自然拼读),但明显可以看出儿子心不在焉。后来直到晚上睡觉前,老公和儿子谈心,问他白天在想什么,终于才把话”套“出来。

 

原来是因为昨天中午我和老公聊天,忽然说起在Cooper两岁左右的时候,他有次病刚好,惦记着糖水味的退烧药很好喝,有一天看到了这个药,眼神里流露出期盼,我当时就逗他说:“这个药是治头疼的。”


没想到小家伙立刻躺倒,摸着自己的额头说:“我头疼。”我觉得好玩,还把整个过程都录了视频。

 

快五岁的Cooper听完我回顾他小时候的事情 ,尤其听完我笑话他小时候骗药喝,从亢奋状态一下就变得很安静,怯怯地问我:“妈妈,我不记得这件事情了,你可以把你当时录的视频再给我看一下吗?”


我觉得时间太久远懒得翻,就没有找,选择了不了了之。没想到儿子就此陷入了难过。

 



睡觉前他对爸爸说:“妈妈说我小时候骗药喝,让我的心里很难受。我不喜欢自己是这样的。”

 

这件事有两个点,特别特别触动我。

 

第一个点是,我常常自以为是的觉得,我已经足够地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孩子的声音了。比如我大部分时候能把他当成一个和自己平等的成年人一样,尊重他自己决定吃什么、去哪儿玩、穿什么衣服、在我提供的选择里为自己的事情做决定……但事实上,大人和孩子之间,真正的尊重和倾听,要比大人对大人难得多。

 

如果是我妈妈现在笑话我说,你小时候做过什么什么糗事,无论那件事有多丢人,我现在的反应肯定是哈哈大笑,说不定还要讲给老公和孩子听,会觉得自己小时候的无知很可爱。




可是对于一个正在建立规则感的学龄前孩子而言,他的感受并非如此。他也不可能对两岁的自己的认知能力,有准确的概念。

 

五岁孩子的世界是黑白分明的——诚实、友善是对的,撒谎、刻薄是错的,幼儿园和整个世界都该这么运转。我的小玩笑,足以让他为自己羞愧。

 

我的反省是,真正“听”到孩子的声音,不仅仅是给孩子发言权,这太流于表面了;想办法让自己的心也回到和孩子一样的年龄,共情之后再谈理解,才算是有意义的“倾听孩子”

 

前段时间带Cooper去迪士尼玩,他是一个超级海盗迷,一定要去看迪士尼里面的海盗剧场。这个现场演出的间隔还挺久的,正好我们走累了,在上一场结束没多久的时候就立刻进去开始排队。


我们本来排在前十个人的位置,等了大概1小时之后,终于进入到一个大厅,演员在二楼进行表演前的预热、和观众互动。当时Cooper的兴奋已经完全被点燃,他对我说:“妈妈,我想在最最前面看。”

 

万万没想到,入门大厅和正式表演的剧场之间还有一道门,那道门打开以后,原先排在后面的人开始疯往前挤,之前的排队通通作废,我拉着儿子,被挤到的人群的中间。

 



我不想让他失望,就说:“快快快,我们得往前跑,去占前面的座位。”儿子显然被这种不排队靠疯跑的阵势吓蒙了,顿时站住了,拉着我说:“妈妈,我不想坐第一排了,我们就坐最后一排吧,我觉得坐在最后一排也能看得很好。”

 

后来我们就坐在了最后一排,剧场虽然很大,但最后一排也一样看得很清楚。

 

当时我并没有深入地去想这件事情的逻辑,只是觉得,他想坐第一排,我们就去排队;他觉得坐最后一排也行,那正好就别挤了,我们就去坐最后一排。

 

现在反省一下,其实这是孩子对“排队不公”这件事情的反抗。


他肯定记得我们为了坐在最前面看,专门花了那么久的时间排队,但却在入场的时候被别人挤到后面去,他清清楚楚感受到了不公,自己又无能为力。


所以最后他跟自己和解的方式就是:坐最后一排也很好。这种想法很乐观、很豁达,很好,但如果我当时能再细心一点,其实是可以抓住机会和他多探讨一些“遵循规则”的积极意义。

 

所以,“骗药喝”这件事触动我的第一个点是,因为很多时候没有在共情、理解的基础上“倾听孩子”,我错失了很多有效的教育时机。

 

我被触动的第二个点是,为孩子建立是与非的判断、树立三观,需要父母自身的审慎态度和以身作则。


换句话说,知道和做到之间有巨大的鸿沟,大人自己都没想清楚、没做好的事情,靠权利强迫、念绘本、碎碎念大道理……孩子能内化得到的很有限。

 

我是在媒体工作了很多年之后,才慢慢地发现,真正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的那一小搓人,他们的确有“老谋深算”的一面,能理解和洞悉复杂的人性,但同时又有常人所不能企及的“单纯”,保有最朴素、明晰但是非常正直的价值观。



 

在年轻的时候,我总觉得,“理解和洞察复杂的人性”是人生最难的部分。有了孩子,在养育的过程中慢慢反思,其实只要你活着,就一定会有各种各样挫折和痛苦让你来洞悉人性,有的是机会感受厚黑学,但是将“朴素正直的价值观”根深蒂固留住的机会却是有限的。

 

我嘲笑了Cooper两岁撒谎的事情,如果他被我影响,也觉得小孩子撒谎很好笑,那么下一次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再撒谎,五岁的他,羞耻心会不会减弱一分?又或者,他是不是会因”自己做过的错事“而一直耿耿于怀?


事后我和老公分别给儿子解释了”两岁不辨是非“以及”骗喝糖水也有妈妈在误导的原因“,并给他机会,重新正式发表了现在他对于吃药这件事的看法,认可他对药不能乱吃、更不能撒谎骗药吃的”成熟看法“。事情也总算在我的心里能翻篇儿。

 

春节的时候我和哥哥嫂子在一起,他们一家为了让我侄子能上海淀区的一个重点小学,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之后的各种补习班、特长班,更是投入的巨大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在这种焦虑的氛围笼罩下,孩子其实也很迷惑,好好读书究竟能有多大的获益?

 



侄子现在上四年级,他已经知道隐隐约约的知道,班里有一个女同学家里很有钱。那个女孩的爸爸经商,妈妈在北京全职陪读,但她真正的家在南方,回家进门还要坐游艇。可能是因为家长之间聊得太多了,有一天他忽然问妈妈:“像XXX(那个女同学)那样是不是就不用努力学习了,她长大了要什么有什么,学习有什么用呢?

 

嫂子说,你看,这样的问题,该如何回答?

 

父母当然可以说:“读书唯一的目的是消灭无知,是为了尽力站在人类智识的前列,这种快乐是金钱无法给予的。”但如果家长之间聊天时,每天挂在嘴边的都是学区房,别人爹妈的财富八卦,以及为了报各种补习班自己的牺牲……孩子的价值观和单纯真的能完全不受影响吗?

 

我们的大环境已经有太多的身不由己,社会的染缸也迟早会把孩子变成钝感十足的大人……父母的有效期太短,唯有珍惜。


不是每一个为人父母者都能企及“教育的成功”,正如人人熟知的那段台词:

 

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但“教育的失败”总是有迹可循——忽略孩子,忽略他的意见,搅乱他的是非判断,哄骗,为了速达自己的教育目标而威逼利诱,利用孩子的弱小做一个自以为是的父母……这些,就足够了。



  • 推荐阅读:《你的育儿优越感,都是运气和钱给的》



-end-




如果喜欢,请转发分享:)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到其他公众号,

请在评论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关注“夏天的陈小舒”,

回复以下关键字,就可以看到对应的推送啦


回复【怀孕】备孕知识、孕期疼痛、孕期营养、孕期美容 等;

回复【哺乳】开奶、母乳不足怎么办、母乳成分、哺乳期用药 等;

回复【奶粉】配方奶知识及奶瓶喂养;

回复【乳腺炎】涨奶、母乳过多怎么办以及如何挤奶喂养;

回复【湿疹】了解婴儿湿疹;

回复【生病】关于感冒、打鼾、发烧、咳嗽、便秘等幼儿常见病;

回复【睡觉】婴儿睡眠知识综述、新生儿睡眠安全等;

回复【头型】如何塑造宝宝的漂亮头型;

回复【食谱】辅食食材与食谱目录;

回复【儿歌】儿歌精选与推荐;

回复【绘本】 绘本推荐、书单、亲子共读等;

回复【双语】 双语、英语学习;

回复【刷牙】 儿童牙刷的选择,刷牙方法,牙膏用量等;

回复【语言】 语言学习、语言发育迟缓;

回复【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游戏;

回复【生长曲线】 正确解读生长曲线,判断孩子的发育状况;

回复【不吃饭】 孩子不吃饭怎么办;

回复【辅食】 了解关于孩子辅食添加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