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是英雄的城市,百年前战胜鼠疫,如今必将再次战胜新冠!

重磅!教育部:5月托福、雅思、GRE、GMAT考试取消

这一定是留学生最惨的一个春天! 继3月、4月份雅思、托福、GRE、GMAT取消中国大陆地区考试之后,5月的通知又来了:继续停考! 教育部考试中心、雅思官方网站今天下午正式发布通知:全国范围内取消5月各类雅思考试! 具体通知原文如下: 根据教育部对于新冠肺

离上一次哈尔滨遭遇传染病大流行,整整一百年了。


就在全国疫情逐渐好转的时候,哈尔滨再次陷入到了疫情失控的边缘。


出现了1传54的疫情“传染链”。


更令人担忧的是,还再现了跨省传播。



前些阵子,关于“哈尔滨”传播者的谣言,想必大家已经听了不少。


患病者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隐私被公开,甚至有媒体造谣“桃色新闻”吸引眼球。


无辜者被骂,传播源头成谜。


最新的新闻中,官方报道曹某和韩某为上下楼邻居,两人均为女性。


此前“乱搞男女关系”那篇文章已经被删除。


韩某于3月19日从美国抵达哈尔滨,核酸检测为阴性,居家隔离。


但很多人凭着“期间,双方共同居住生活在此”,这一句话就编排出了无数的故事。


下三滥地认为,韩某和曹某是乱搞男女关系。




一时间,韩某成为了疫情下整个哈尔滨的谈资,关于他的消息传遍了朋友圈和微信群。


仅凭一句“双方共同生活在此”就能联想这么多。


整栋楼的居民难道不也是“双方共同生活在此”吗?


鲁迅有一句话:“我想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中国人”。




说到底,哈尔滨疫情二次爆发属于小概率事件+特殊情况重叠所致


先来看看最开始的报道——


“韩某”女,22岁,于3月19日从美国抵达哈尔滨,当晚22时左右通过“手拉手”方式转运至家中,并按照当时当地规定,居家隔离。


在医学检测时,核酸检测呈阴性,隔离14天之后,再次进行核酸检测,结果为阴。


于是,解除了韩某居家隔离禁令。



4月9日,郭某发病确诊。


通过大数据和人流分析比对,发现郭某的密切接触者是分别住在同一栋楼中的韩某和曹某。


韩某和曹某互不相识,韩某从美国回来严格执行居家禁令,未外出。



新冠病毒诡异的地方就在这里,未接触感染+超14天潜伏。


所以说是“小概率事件”的重叠。


直到这三人感染为止,事态还算在可控范围,但接下来发生的时候却“失控”了。




郭某在群体性聚餐的时候,传染给了一个餐厅的87岁陈某。


87岁陈某因长期患有慢性病,长期在哈医大一院进行治疗。


成为哈尔滨的“超级传播者”。


完整传播链条如图——


目前,包括哈市副市长、哈市卫健委主任因防控不力被问责。


哈市也并没有无所作为,在感染者郭某出现的时候,当时只是2级传播。


哈尔滨通过排查了上百人,最终确定了感染源为22岁的留学生韩某。


病毒传染过程,疑似垃圾转运时污染电梯所导致。


病毒的诡异程度超乎了大家的想象,也正是这一起极端案例造成了哈尔滨疫情反扑。


110年前,哈尔滨也曾被一种全球大流行病毒袭击。


1910年10月27日,哈尔滨发现了第一例鼠疫感染者。


而这场鼠疫相较于今天的新冠,来势更加凶险,哈尔滨成了鼠疫传播的中转站。



哈尔滨的鼠疫,随即危及东北全境,仅哈尔滨一地每天平均死亡50余人,最多一天死亡183人。


要知道,541年开始的查士丁尼鼠疫,造成2500万人死亡,改写整个欧洲的历史格局。


当时东北局势凶险可见一斑。



甲类传染病有两大特点,一是传染力极强,二是致死率极高,一旦爆发就将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但哈尔滨连同东北三省,仅仅用了64天,就将第三次爆发的“鼠疫”彻底遏制。


这在今天都难以想象,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描绘欧洲中世纪黑死病惨状的艺术作品


当时,中国出现了一个人——伍连德。


可以说是以一己之力,阻止了第三次流行病的爆发,彻底扼杀在了萌芽中。


1910年的末代大清,国弱,民穷,缺医少药;


曾疯狂夺走上亿条性命的可怕黑死病来到了东北,清政府在匆忙中任命伍连德为全权总医官,领导防疫工作。


确诊中国留学生公开新加坡治疗过程:退烧药+口头鼓励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新加坡眼 ID:kanxinjiapo 我感染新冠了。 其实直到今天,发病快一个月的时候,我依然没习惯讲出这句话。一切发生的很突然很迅速,当你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生死间挣扎时,是没时间去细想的,就像是战场上,士兵要把自己的每一秒都投入战

伍连德

给普通百姓看病的也大多数是走街串巷的江湖郎中,整个东北找不出几个能说出“细菌”二字为何意的西医,也根本找不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医院。

抗生素可是要等到19年后才在实验室里被偶然发现。


真正实现量产和广泛的临床应用则要等到几十年以后,所以那个时候根本也不可能有对抗鼠疫的特效药。

在这种情况下,能否有效控制住疫情关乎几千万人的性命。



那一年,临危受命的伍连德才31岁。

现在我们都知道,想要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锁定并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910年,人类已经对细菌与病毒有了初步的认识。



根据以往的经验,医学界普遍认为鼠疫是通过老鼠直接传染给人类的,而人与人之间是不会传染的,专家都认为只要消灭老鼠就可以有效控制疫情。

可是伍连德在东北调查时发现了这种学说的漏洞。


当时东北鼠疫爆发之时正是冬天,疫情较严重的哈尔滨冬天极其寒冷,就算有老鼠也早就都冻死了,又怎么可能不断的感染这么多人呢?

经过仔细的走访调查,他终于发现了东北鼠疫的元凶——旱獭。

 

这种蠢萌的动物就是东北鼠疫的传染源——旱獭

 

旱獭俗称土拨鼠,是一种能够在寒冷地带生存的啮齿类动物。


鼠疫是如何从土拨鼠身上传染给人的呢?

原来,东北地区的冬天由于天气寒冷,居住在那里的人们都喜欢穿皮毛制品御寒;貂皮因为毛绒丰厚且色泽光润,令很多人趋之若鹜。


然而貂皮稀少而昂贵,所以就有不少无良商贩用土拨鼠的皮毛冒充貂皮在市场上贩卖,这些山寨的貂皮制品由于价格便宜,购买的人很多。

被山寨的紫貂长这样

通过解剖患病者遗体伍连德还发现了一个更加令人毛骨悚然的事实:

此次在东北流行的鼠疫不仅仅可以通过啮齿类动物直接传染给人,也就是现在说的人传人,传播途径还是飞沫传播。

飞沫传播是最为棘手的传播途径之一,即便在医疗条件完善的现代社会也是比较难防控的,何况是在国民没有丝毫防疫意识的清朝末年。



伍氏口罩


人类历史上造成过惨重伤亡的传染病都是通过空气或飞沫传播的,如天花和西班牙大流感。


有些致死率奇高的烈性传染病如埃博拉由于只能通过直接接触患者体液才会感染,而且潜伏期短,所以最终并未造成世界范围内的大流行。

1910年的东北流行的是肺鼠疫,区别于常见的腺鼠疫,是毒性最强的一种罕见鼠疫,潜伏期可能只有短短的24小时。


即便是在有对抗鼠疫特效药的今天,如果不能够及时确诊并隔离治疗,结果也通常是非常致命的。

鼠疫阴影笼罩下的东北

鼠疫爆发之有很多全家都被感染,最后就连一个能掩埋尸体的人都没能留下的例子,而且死亡人数太多,有时可能根本没有足够的人手和条件去掩埋尸体。


那些感染了鼠疫而死亡的尸体在城中的街道上随意堆积,成为威胁最大的传染源。

伍连德当机立断,请求政府批准他将疫尸火化。

这在封建守旧的清朝末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国人自古以来相信人死后应入土为安。



否则难以告慰亡者的在天之灵,火葬在当时看来是惊世骇俗之举。

可是如果不对这些疫尸即使采取措施,从前所有的努力就将白费。


在好友施肇基的帮助下,伍连德终于说服朝廷下旨将弃尸集体火葬——这在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中尚属首次

弃尸遍野的东北

经过这一系列的努力后,城中因为感染鼠疫而死亡的人数迅速下降,终于在伍连德一行人到达疫区后的第67天,全城无一人感染或死亡——

这位伟大的医生几乎以一己之力战胜了在人间肆虐了千年的黑死病,也让几亿人逃脱了死神的魔爪。


110年前,因为有伍连德,哈尔滨以及东北三省逃过一劫。


1960年1月21日,伍连德因心脏病去世,终年81岁。


曾肆虐欧洲长达四个世纪的鼠疫,在短短几个月防疫中,第一次由贫困落后的中国做到。


伍连德的防疫方案,成为了迄今为止全世界用来处理突发传染病的最佳手段。


110年后,哈尔滨再次卷入到了疫情的风口。


而这次来袭的病毒并不是人类熟悉的“鼠疫”,而是未知的新冠。


怪异的传染途径,摸不透的潜伏期,甚至有大量无症状感染者。


问题回到了最初——


只有全民戴口罩,阻碍飞沫传播,减少聚集,才是目前最有效的控制手段。




国内疫情好转后

网上的杠精们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这不,前几天张文宏医生就被骂了

30万人骂他是“崇洋媚外”

回复关键词【崇洋媚外】给你看看是怎么回事




新闻|故事|留学生





编辑|商日葵
排版|八旦目
校对|商日葵

美国著名百货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疫情重创下的美国经济,还好吗?

正当美国实行“居家隔离令”,人们尽可能的闭门不出。 在家工作,在家购物,似乎已经成为常态。2020年的关键词一定少不了:“宅”。 ShutterStock 当被疫情逼迫无奈的生活方式取代了原有正常的生活状态。 曾经我们习以为常的节奏便会被打破,其中受影响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