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波士顿留学生拍摄的微电影,戳痛无数年轻人的心

意大利的“至暗时刻”:封国、逃亡、暴乱、越狱……

意大利有句谚语:“看一眼那不勒斯,然后死去。” 当一个月前的中国焦头烂额地对付新冠病毒时,意大利岁月静好地好像什么都没发生。 该聚会的聚会,该亲吻的亲吻,该狂欢的就狂欢。 而现在,意大利网民都在声讨一个之前声称中国卫生系统落后、新冠只是一个“


“来,说说你的梦想是什么?” 


每每被问到这句话,第一时间脑海中总会冒出很多答案,但到最后却变得哑口无言。

在这个快速且浮躁的年代,越来越多年轻人“失去”了梦想,或者说,没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 也许对未来没有方向,也许拼搏中途退缩,更多的则是当终于有实现梦想的机会,却早已丧失实现梦想的“能力”…




最近,一部由波士顿地区多所大学留学生共同策划并拍摄的微电影《白露》刷爆朋友圈。


故事围绕着音乐和梦想展开 ——

怀远是一个梦想成为歌手的酒吧吉他手。他每天最快乐的时刻便是在深夜的24小时洗衣店里创作属于自己的音乐。

在洗衣店里,他遇到了乔雨,一个以去纽约生活为目标的商科女生。两个人相遇,相知,相互鼓励着彼此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然而一场平常的酒吧音乐活动打破了他们看似和平稳定的关系,梦想与现实捉弄着他们走向了命运十字路口…..



(《白露》微电影剧照)


电影刻画了大部分学生在毕业时都会面临的挑战:选择未来的工作生涯。

“不管是朋友还是恋人,不同的选择决定着我们未来的不同道路,也决定了我们肯定会有分道扬镳的时刻。
城市那么大,但追梦人时常是孤独的
。就好像在城市角落的洗衣房,距离很近的人们,也许永远不会有交集。”



观看完整影片:


目前,该微电影已在各大视频平台发布,触动无数年轻人的内心









或许,梦想与现实这两个选择从来不是对立,反而都是正确的答案,只是带来的结果不尽相同 ——


选择了现实,走的可能是一条捷径,但无数个夜里也会辗转反侧,犹豫后悔;


选择了梦想,或许是一条艰难的道路,披荆斩棘,收获沉甸甸的阅历。


我们需要做的,是舍哪一个,得哪一个…




如同故事本身,《白露》的主创也是正在追梦路上的一群年轻人

——



宋宇宁2016年本科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2017年入读伯克利音乐学院。

在留学前,他曾参加《最美和声》《中国好歌曲》等节目的录制,师从刘欢。



2016年,宋宇宁参加节目后拥有了不小的流量和关注,但他却选择继续出国深造。

一方面是为了精进专业水平、储备新的知识,另一方面也是想更多地去感受世界:“不让自己做原创音乐人的同时感到心虚。”

他的老师刘欢,作为一代音乐宗师,多年来坚持推动中国原创音乐的蓬勃发展,宋宇宁也始终遵循老师的理念,坚持原创:“ 翻唱经典作品当然也很好,但我们需要有源源不断的新作品出来。不愧对观众,不辜负自己。” 

说起来,最早的选秀节目为歌坛输送了许多新鲜血液,让整个圈子能够不断推陈出新;如今却渐渐偏向流量及综艺效果,为赚取更高收视率让音乐成为“快消品”,偏离了初衷。


真正的好作品需要时间去酝酿。




在宋宇宁眼中,好的音乐作品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心境,传达力量。


《白露》微电影所讲述的故事正是在他同名音乐单曲基础上创作而成。

美国的疫情已让中国留学生快精神分裂了!

最近美国的疫情在持续扩散,今天纽约确诊人数已经飙升至第一了。原本空气中应该弥漫着紧张的气氛,然而美国人还是十分淡定,出门不戴口罩,继续聚集吃饭喝酒蹦迪。我严重怀疑他们从来不看新闻,且家中没有电视,身边没有手机。心真的太大了。 这样的氛围,最


“想结合音乐,描绘当代年轻人的一些现状和迷茫:不知道自己所热爱的,一直在追求的梦想最后会不会有结果,是否应该坚持下去…”

特别是学音乐或艺术类的同学们


有很多人质疑这是一个不稳定、不靠谱,没前途的行业,也不是所有人都会选择走到最后。但我想说既然勇敢追求,就尽自己所能,把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做好,不奢求、不后悔。”


2020年,宋宇宁将推出最新个人EP《四季》,用音符记录来往反复的春夏秋冬。

其中《白露》是秋天的代表曲目 —— 
“在冬天之前,鼓起勇气,砥砺前行。”

——




与其他几位主演不同,陈清晏所学专业是化学与计算机,参与这次影片的拍摄是出于兴趣,想要尝试一下影视表演。

虽然陈清晏和乔雨这个角色在真实年龄、性格,专业方面都有出入,但她非常认可乔雨于追求理想把握机会的态度。

“在乔雨和怀远街边闹矛盾的那场戏中,‘你以为机会会永远等你准备好吗’ 这句词是我根据对剧本的理解自己加的。
身边许多年轻人,包括我自己,总会或多或少有迷茫的时候,苦恼没有合适的机遇。

但原地迷茫只能是暂时的休息,机会终归只留给奋力前进的人。只有时刻准备好,才能在机会降临时坦然迎上。



——


出生于钢琴世家的施安妮,从小接受艺术熏陶。
曾在北京、德国法兰克福、加拿大多伦多留学,目前就读于伯克利音乐学院。

常年留学在外,安妮表示,
留学期间更多的是要学会和自己相处,而音乐是她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出口


她也时常在社交媒体上以vlog的形式分享自己的留学生活,还原一名伯克利音乐学院本科生上课和课下做作业的日常。



不知从何时开始,留学生被贴上了“富二代”“混文凭”“花钱镀金”等标签。

舆论的导向、学业的重压,都为这群在异乡拼搏的学子带来不少压力和心酸。

对于不被理解或被误解,安妮认为
拿出好的作品才是最好的证明方式
,让大家知道这代留学生、这代年轻人是在认真做事:

“《白露》就是给大家传递一种信念、一种力量。即使觉得没有人懂,也有一首歌能唱出你的内心,让我们对生活毫不畏惧


3月底,安妮将
在伯克利举办个人音乐会
;她的新专辑继第一首《蓝海》发布后,第二首歌曲也即将与大家见面。


——

很多人知道鹿希派(本名吴睿轩),可能是因为他的爸爸吴宗宪。

事实上,鹿希派从小学习古典钢琴、小提琴及古典作曲,跟欧阳娜娜是一起练琴的“青梅竹马”。
2016年入读伯克利音乐学院。

对于外界给予的种种“标签”,鹿希派坦言:“以前会觉得困扰,也想象过如果自己是一个素人,全部都从零开始会是怎样,但那就相当于想象自己不再是自己,没有意义。现在学会把一切都视作是blessing。” 

虽然年仅21岁,鹿希派已经发表过数10首单曲,也品尝过“失败”。


18年暑假,鹿西派带着自己的第一张专辑出道,满怀期待却遭受一片痛骂。但这次失败也让他看清了“现实”,在心境上产生变化:


“在第一张专辑的制作过程中是有些急于功利,光想怎么写歌曲才会大卖、怎么写词大家才会跟着唱,失去了自我。做音乐其实是要把自己当作艺术家,忠于创作而不是讨好别人。”



2020年,刚刚从伯克利毕业的鹿派将推出第二张个人专辑BLESSED,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和音乐融合在一起。

《白露》是鹿希派第一次参与演戏,饰演一位比自己年长的人物并不容易,“在揣摩角色时会去想象年老的lucypie是什么样。”

鹿希派说,希望大家能够多支持学生群体的艺术创作:敞开心胸,抱着欣赏的角度去聆听、去吸收,
感受现在年轻人所做的尝试











王孟宸是《白露》的制片。


谈及拍摄这部微电影的初衷,他表示其一是为留学生群体正名


如今有很多反映留学生生活的影视作品,但刻画出的形象大多为负面,也偏离现实



另一方面,他也希望通过影片引发大家对于梦想和价值更多的思考


“和朋友聊天过程中,发现很多人毕业后从事的行业和自己所学或爱好并不相同,特别是留学生群体,我们就想有没有办法能和更多的人聊聊这个话题。于是想到微电影的方式。”





学生团体拍摄微电影并非一件易事。

首先解决资金和剧本。为了呈现出最好的画面及音乐效果,剧组最大的开销花费在器材上面,演员的车马食宿便降到了最低。


王孟宸表示:“整部电影下来确实不小,加之第一次做,比较拮据,特别要感谢参与影片创作和出演的小伙伴们。大家想在大学期间和优秀的朋友们共同创作出一部好的作品,从梦想到落地,所有人都尽了非常大的努力。”

为了表达出年轻人的态度和价值观,剧本经过反复推敲,“大稿修改过12版小稿无数,希望能够成为和大家沟通的渠道。”

再来就是时间场地的局限。


导演李子洋直言,对于一部低成本的短片来说,四天拍摄出一个二十多分钟的短片其实是一个疯狂的目标,特别是在有场地和人员的局限上。拍摄时正值秋季学期收尾阶段,大家工作日都有繁忙的课程和活动。

“ 洗衣房的戏份全部为两个连续的通宵拍摄,当时非常担心剧组人员和演员的精神状况,但是有了我们剧组成员的坚持和当时制片组的饮食及时提供,在洗衣房大家的工作和演员的戏份都有了不错的保证。”

尽管在影片筹备过程中困难重重,无论是剧本拍摄或经费宣发,团队的伙伴们都彼此信任、沟通交流,总结经验,最终化解问题。正如同联合制片李恩童所言:“也是因为问题的存在,方才使得大家更有信心去实现。”



可能和更多专业影片相比,《白露》并非一部完美的作品。但它正如同追梦路上的年轻人,传递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


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突破


导演李子洋也希望通过影片给大家留下一个问题:你我可能同是追梦人,毕业之后,是选择去闯一闯、还是选择按部就班?


“道路没有对错,只是我们之后的生活都会截然不同。想把这个问题放在这,问问自己,也问问你们。也许五年,十年之后再来看看吧。” 





最后,
让我们回到文章最初的问题:

“来,说说你的梦想是什么?” 



疫情中的海外华人:我有口罩,但戴口罩需要点勇气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我要WhatYouNeed ID:newWhatYouNeed 上周,在编辑部发起了有关海外疫情的讨论后,我们收到了太多太多来自海外读者的留言。其中一位身在纽约的匿名读者,用一句话概述了她的现状:   「一个月前焦头烂额地担心在国内的家人朋友,一个月后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