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含泪称李文亮是英雄后,病毒被正式命名为SARS-CoV-2

今天,钟南山院士哭了

在接受路透社采访的时候

谈到李文亮医生

他称赞道,“他是中国的英雄”(He’s the hero of China)

说到这里,83岁高龄的钟老泪洒现场

视频来源路透社 @CGTN

“我认为大多数人都认为他(李文亮)是中国的英雄,我也是,我为他骄傲。


他早在十二月底的时候,把真相告诉了人们。你也知道他去世了,第二天在武汉和其他城市,大家都为他举行简单的悼念仪式,他们举起手机亮起灯,就这样几分钟,然后再回去工作。

他们想到的不是他的死亡,他们敬佩他,他们支持李医生是个英雄,包括我。


(They are not thinking about the death. They admired him and they support Dr. Li as hero. Including me.)

这是一个中国医生,我想大多数中国医生实际上都像他一样。(This is a Chinese doctor. I suppose a majority of Chinese doctors actullay like him)”





今天,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官网正式将新冠病毒命名为SARS-CoV-2


SARS-CoV-2引发的疾病正式命名为COVID-19



所以SARS-CoV-2是新冠病毒的正式病毒名字,


而COVID19是疾病名字。


SARS-CoV-2这个命名不容忽视。

这是在说,当初李文亮医生的说法可能并没有错,这次病毒确实是SARS的二代。



他是在为我们所有人发声。


他是我们的英雄。

可是他也许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自己可能只是做了一件应该做的事。

这个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得知李文亮医生去世的当天晚上。

他生前工作的武汉市中心医院附近,八位武汉市民自发组织驾驶八辆车,打开两边闪光灯向李医生致意,他们说这样做是为代表最初因向外界透露疫情消息被公安训诫的八个人。

医院门诊大楼外,陆陆续续有市民自发走出家门,来此献上鲜花和手写的卡片。

(图源:微博)

其中一张卡片上面写着,“长夜将至,我从今天开始守望,至死方休。

生前因为“不实信息”被“训诫”,死后却让14亿人看到了光明的希望。

这或许就是他的伟大,也是现实的讽刺之处。

在此之前,不幸被病魔带走的同胞在很多人的眼里更多的是一个每天不断上涨的数字

他的死,让这个冰冷的数字有了一张清晰的面孔

他是真实存在过并且为了我们呐喊过的。


李文亮医生的死在当天晚上的社交媒体刮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朋友圈国葬”。

每一个人都在悼念他,不论年龄,不分男女。

有些人情绪激动到差点被借着机会趁虚而入的境外反华势力利用。

他对我们来说是英雄没错,但把他看成一个勇敢的普通人或许更恰当。

他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喜欢看《庆余年》,喜欢肖战,喜欢篮球。


喜欢在微博上记录和吐槽。


也像普普通通的网友那样,喜欢转发抽奖。

大到手机,小到一箱车厘子。

他不是我们想象中“为了追求真理宁愿牺牲自己”的“殉道者

面对警察的”训诫“,他老老实实写下“能,明白”,担心受到处罚,影响晋升。

终于被确诊之后,他豁达乐观地发了一条微博说“尘埃落定,终于确诊了”,还不忘加上一个狗头。

因为说实话身心被摧残之后,他却表示“康复以后还是要上一线的”。

作为他曾经关注的人,b站著名美食up主@徐大Sao非常有心地做了一顿李医生最爱吃的炸鸡腿纪念这位未曾谋面的特殊朋友。









看到这里,无数人在深夜爆哭。





我想,这样有温度有烟火味道的纪念或许更适合这位“普通人”李文亮医生。




这次的苦难过去之后,我们仅仅在社交媒体上的悼念是不够的。


无论是83岁高龄挂帅出征的钟老,还是突然间就离开的李文亮医生。


还有全国各地奔赴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他们可能是你的爸爸,你的妈妈,你楼下的邻居阿姨,你亲戚家刚毕业的女儿,你的大学同学。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一个又一个普通人的牺牲应该给我们带来一些什么,比如反思,起码铭记。



我们可能没有力量去改变体制,但是我们必须记住今天的热泪盈眶。



记住心脏还在剧烈跳动的感受,不要那么快让它冷却。


下一次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确保自己能像李医生一样,做一个勇敢的人。



就像他接受采访时说的“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能只有一种声音”。



多么掷地有声。


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我们一直都在被这群最勇敢的少数人保护着。



这一次,希望所有人都能铭记这些医务工作者为我们做出的贡献。





最后向所有为国内疫情防治工作
作出贡献的医护人员们致敬!


最新的疫情如何了?


回复“
疫情
”了解最新情况








新闻|故事|留学生

编辑|奶泡

排版|奶泡

校对|奶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