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的“至暗时刻”:封国、逃亡、暴乱、越狱……
意大利有句谚语:“看一眼那不勒斯,然后死去。” 当一个月前的中国焦头烂额地对付新冠病毒时,意大利岁月静好地好像什么都没发生。 该聚会的聚会,该亲吻的亲吻,该狂欢的就狂欢。 而现在,意大利网民都在声讨一个之前声称中国卫生系统落后、新冠只是一个“
“来,说说你的梦想是什么?”
每每被问到这句话,第一时间脑海中总会冒出很多答案,但到最后却变得哑口无言。
在这个快速且浮躁的年代,越来越多年轻人“失去”了梦想,或者说,没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 也许对未来没有方向,也许拼搏中途退缩,更多的则是当终于有实现梦想的机会,却早已丧失实现梦想的“能力”…

最近,一部由波士顿地区多所大学留学生共同策划并拍摄的微电影《白露》刷爆朋友圈。
故事围绕着音乐和梦想展开 ——
怀远是一个梦想成为歌手的酒吧吉他手。他每天最快乐的时刻便是在深夜的24小时洗衣店里创作属于自己的音乐。
在洗衣店里,他遇到了乔雨,一个以去纽约生活为目标的商科女生。两个人相遇,相知,相互鼓励着彼此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然而一场平常的酒吧音乐活动打破了他们看似和平稳定的关系,梦想与现实捉弄着他们走向了命运十字路口…..

(《白露》微电影剧照)
“不管是朋友还是恋人,不同的选择决定着我们未来的不同道路,也决定了我们肯定会有分道扬镳的时刻。
城市那么大,但追梦人时常是孤独的
。就好像在城市角落的洗衣房,距离很近的人们,也许永远不会有交集。”
:
或许,梦想与现实这两个选择从来不是对立,反而都是正确的答案,只是带来的结果不尽相同 ——
选择了现实,走的可能是一条捷径,但无数个夜里也会辗转反侧,犹豫后悔;
选择了梦想,或许是一条艰难的道路,披荆斩棘,收获沉甸甸的阅历。
我们需要做的,是舍哪一个,得哪一个…

如同故事本身,《白露》的主创也是正在追梦路上的一群年轻人。



在宋宇宁眼中,好的音乐作品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心境,传达力量。
《白露》微电影所讲述的故事正是在他同名音乐单曲基础上创作而成。
美国的疫情已让中国留学生快精神分裂了!
最近美国的疫情在持续扩散,今天纽约确诊人数已经飙升至第一了。原本空气中应该弥漫着紧张的气氛,然而美国人还是十分淡定,出门不戴口罩,继续聚集吃饭喝酒蹦迪。我严重怀疑他们从来不看新闻,且家中没有电视,身边没有手机。心真的太大了。 这样的氛围,最
“想结合音乐,描绘当代年轻人的一些现状和迷茫:不知道自己所热爱的,一直在追求的梦想最后会不会有结果,是否应该坚持下去…”
特别是学音乐或艺术类的同学们。
有很多人质疑这是一个不稳定、不靠谱,没前途的行业,也不是所有人都会选择走到最后。但我想说既然勇敢追求,就尽自己所能,把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做好,不奢求、不后悔。”
“在冬天之前,鼓起勇气,砥砺前行。”

身边许多年轻人,包括我自己,总会或多或少有迷茫的时候,苦恼没有合适的机遇。
”

曾在北京、德国法兰克福、加拿大多伦多留学,目前就读于伯克利音乐学院。
留学期间更多的是要学会和自己相处,而音乐是她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出口
。

拿出好的作品才是最好的证明方式
,让大家知道这代留学生、这代年轻人是在认真做事:
在伯克利举办个人音乐会
;她的新专辑继第一首《蓝海》发布后,第二首歌曲也即将与大家见面。
——
2016年入读伯克利音乐学院。

感受现在年轻人所做的尝试
。”


学生团体拍摄微电影并非一件易事。
首先解决资金和剧本。为了呈现出最好的画面及音乐效果,剧组最大的开销花费在器材上面,演员的车马食宿便降到了最低。
为了表达出年轻人的态度和价值观,剧本经过反复推敲,“大稿修改过12版小稿无数,希望能够成为和大家沟通的渠道。”
再来就是时间场地的局限。
导演李子洋直言,对于一部低成本的短片来说,四天拍摄出一个二十多分钟的短片其实是一个疯狂的目标,特别是在有场地和人员的局限上。拍摄时正值秋季学期收尾阶段,大家工作日都有繁忙的课程和活动。
“ 洗衣房的戏份全部为两个连续的通宵拍摄,当时非常担心剧组人员和演员的精神状况,但是有了我们剧组成员的坚持和当时制片组的饮食及时提供,在洗衣房大家的工作和演员的戏份都有了不错的保证。”
尽管在影片筹备过程中困难重重,无论是剧本拍摄或经费宣发,团队的伙伴们都彼此信任、沟通交流,总结经验,最终化解问题。正如同联合制片李恩童所言:“也是因为问题的存在,方才使得大家更有信心去实现。”
疫情中的海外华人:我有口罩,但戴口罩需要点勇气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我要WhatYouNeed ID:newWhatYouNeed 上周,在编辑部发起了有关海外疫情的讨论后,我们收到了太多太多来自海外读者的留言。其中一位身在纽约的匿名读者,用一句话概述了她的现状: 「一个月前焦头烂额地担心在国内的家人朋友,一个月后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