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疫中澳洲丨陈苑苑:大规模传播已经不可避免?

【收藏】别再花冤枉钱了!学学这7个动作,有效缓解肩周炎

年纪上了50岁之后,肩膀难免会碰上各种疼痛问题。其中,导致肩痛的最常见疾病之一,就是肩周炎。   肩周炎,即被常挂嘴边的“冻结肩”、“五十肩”,由于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发生病变,就会引起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它是中老年人的常发疾病,并且出现低


澳洲日记


2020年3月31日
星期二

昨晚是高高兴兴地上床的,因为澳洲的数据可以说开始好转。而政府审慎的态度,进一步加强“社教距离”的实施,我也就有了一种一切都在控制之下的感觉。虽然总理告诫公民,现在所有的措施,要准备实行六个月。
 
今天一早起来就被泼了一盆凉水。张文宏3月29日主持了一个有7位专家参加的讨论会,解析全球疫情走向和各国抗疫策略。那里说,虽然中国已经大获全胜,但这个非同一般的病毒很可能卷土重来。尤其讲到香港,1月1号封闭边境以后,一直控制得很好。可现在,已经禁止4人以上的聚会了。
 
我一下子不知道如何是好,只好去做鸵鸟,把头埋进了《静静的顿河》。
 
小说进入第五卷。三年的仗打完了。哥萨克们一心只想回到顿河,回到家里,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主人公格利高里终于出现了,故事回到了主线上。现在政权已经被列宁夺取,下面就理当是列宁式巩固了。哥萨克人善战,巩固政权却要有阴狠。这阴狠好像不在哥萨克人的基因里。等待他们的将是怎样的命途呢?
 
第五章里木丘克受上级的信任,组织机枪队。在16位预备男性机枪手之后,来了一位女子,党员,安娜。
 
看到这儿,我放下了。如果木丘克与安娜后面有故事,安娜会蛮惨,我想。
 
傍晚的新闻报道里,各项数据继续转好。全国累计确诊数为的4557,新增310,增长率7.3%,虽然比昨天的6.6%略高,但毕竟在10%之下。而三天前,增长率在25%以上。已测试人数达244,000,确诊人数与已测试人数的比例为1.9%,与昨天相同。
 
随着澳洲居民回流结束,新增确诊数中输入性病例会继续下降。而严格的社交距离措施,会将社区感染人数降到尽可能的低。
 
但政府还继续着有备无患的思路。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已与私人医院达成协议, 657所私人医院的34,000张病床可为政府使用。上周联邦政府要求所有医院停止非必须的手术,这意味着一部分医护人员被辞退。现在,联邦政府保证105,000名医护人员的工作岗位。健康部长Greg Hunt说,这不仅保障了医院的前途;但最重要的是,这使我们有足够的资源来应对需要住院的重症病人。
 
今天新闻里还报道了南澳的一间生产医用口罩的消息。这间工厂由生产包装产品转变而来。目前计划下个月生产1.45亿只医用口罩。这是和州政府的合同,1亿只提供给其他州,0.45亿留给南澳使用。州长说,由于这间公司转产医用口罩,增加了160个工作岗位。
 
南澳还设计了医用口罩的自动售货机,目前仅供医务人员使用。自动售货机安置在安置在Flinders 大学医学院里。
 
我私下想,如果能够生产医用口罩,那么民用口罩应该也可以生产吧。
 
这两天几位中国的朋友都关心我,要我戴口罩。于是又有西人不带口罩这一现象的探讨。我自己服从纪律,要我戴一定戴。只是目前政府并没有要求。有了这么一间工厂,我的朋友们可以放心了。 
 
2020年4月1日
星期三

今天的日期让我楞了一下。还能写吗?人家会不会都当你是在愚人节里开玩笑?
 
那就写琐事吧,无关痛痒,正过来、反过去都不要紧。
 
食物垃圾袋快满了,要扔到植物垃圾桶里去。明天是收垃圾日,今天要把垃圾桶推出去。本周收植物垃圾桶。一下楼才发现,我这几天真是做了标准闺秀,居然连楼都没下过,院子里的事全忘了。
 
我最不会做花园里的事情。一周前我请了人来打理的;他显然没来。前年挪过来的三棵果树,其中一棵有了黄叶。我这才想起我的宝贝:栀子花。还好,依然婷婷玉立。有说栀子花是最难种的一种花。2013年来,我种过好几棵栀子花,唯有这一棵存活。原来浇水有诀窍:得在根部的泥土已经干燥时,才能浇水;花卉店的服务员教我的。
 
 
被我怠慢了的栀子花
 
从西澳寄来的口罩已经在我的邮箱里。说不定昨天就到了。
 
鼻炎治疗有十天了。虽然鼻腔还没有百分之百畅通,但轻微的头痛消失了。感谢上帝!要不然我会有多少次心惊肉跳,生怕毒大侠的惠顾。
 
小小的鼻炎治疗,又让我感叹自己是一个拙笨的学习者。治疗鼻炎只是将一种药雾喷进鼻腔,一秒钟完成。就这么一个芝麻大的事情,我花了一周才算学到。
 
第一天使用,我看着使用说明亦步亦趋。1)将药剂瓶用力摇动十秒钟;2)喷雾时用鼻子吸气,则药物可达到鼻腔最深处;3)用嘴呼气,则药物不致被气流再带出鼻腔。这简单到不用想。可就是不用想,很快忘记了。每次一喷了事,没按操作规程做。之后发现了,重新规范自己。仅仅一周完整演奏喷雾三部曲。今天早上,已经有驾轻就熟的感觉了。
 
一位小朋友,30多岁,看到我上周的“日记”,发来信息表扬我。我当她客气,谢了她。不想她接着发了下面一段文字来:“……经历了一段兵荒马乱的日子,我的心里有许多无法言说的感受。疫情没有让我们变得更沉稳更有智慧,反而很多东西被撕裂开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更深了……”听得我心疼。
 
这姑娘是我想要的自己的现实版。工程的本科,文学的硕士,文字编辑的职业。她格外努力,也就格外的忙。我们平日里的交流很少,但彼此心里都有对方。我去年六月去北京一周,约了几次,都没约上。最后一天上午,我说我去你办公室,这样少用你的时间。而她恰好有一个会议,我下午回南京,最终还是没有见到。
 
话说她的这段话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她一定对“撕裂”有深重的体验。我真希望能给她点滴帮助。很多时候,只要你愿意倾听,已经是帮助。
 
没想到,这“撕裂”一下子冲我奔过来。是一个电话,同一位长者。
 
这个时期的电话,很容易说到疫情。对方说到了美国,说到感染人数,说到死亡人数,电话那头传来另一位的笑声。我本能地问道:“为什么笑?”和我通电话的人说,“没有笑”。我也只当自己弄错。不提。
 
哪里晓得,我并没有弄错,那个笑声是真实的。但笑者对我问了“为什么笑?”很生气,甚至愤怒。于是就有下面这个宏大的、严肃的、大是大非的、亡党亡国的一段教训文字:“……美国特朗普对中国不友好,落井下石,一直说是‘中国病毒’‘武汉病毒’,作为中国人感到气愤。特朗普领导不力,他国内大爆发我高兴一下也没什么不对。我不针对美国人民。 你反对XX也不能反对中国,因为你血管里流着中国人的血,根在中国。”我还被告知,实际的语言比这还要严厉。
 
我的那位小朋友到底是学文学的,用了“撕裂”这样一个动词。
 
好在我没有太大的痛苦。我一生中最大的自信,来自我对道义的坚守。30年前,我就遵循“在家国和价值之间,我永远选择价值”的逻辑,来做人生的决定的。所以我对别人这类的指责,几乎无动于衷。
 
我又想起了这个姑娘。觉得很心疼她。她叫我姐姐,可知是个敏感又善解的人。她在北京,我们隔了一个赤道。我真希望她不要太难过。
 
澳洲的新闻,也是报忧不报喜的传统。上周每天连篇累牍报道澳大利亚疫情,这周疫情开始好转,昨天报道的时间已经减少了三分之一,而今天的只有15分钟。
 
今天累计确诊数为4860,新增303,增长率6.7%,连续第四天在10%之下。已测试人数达256,000人,确诊人数与已测试人数的比例仍旧是1.9%。
 
以上的数据显示出好的趋势。但是首席卫生官Brendan Murphy 教授说,对付新冠病毒,没有疫苗就没有希望。而疫苗还在实验阶段。所以我们必须做好应对最坏情形的准备。
 
在疫情稍稍好转的情况下,政府着手帮助海鲜产品的出口。澳大利亚海鲜产品的出口,在一二月份受到购买市场的打击,接着又遭受澳大利亚关闭国境的影响。目前政府准备投入1.1个亿,帮助出口海鲜产品。政府计划由澳大利亚航空公司运送海鲜出口,再带回进口的医疗产品。澳大利亚的海鲜出口市场在中国、日本、香港、新加坡,以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澳大利亚SBS台对国际上的疫情也做了报道。美国疫情的最高峰将在两三周内达到,死亡人数可达10万人之多。英国从现在起的两周是决定性的。意大利昨天全国降国旗哀悼新冠肺炎死去的人们。法国单日死亡数达到最高数,将近500人。而已经基本控制了疫情的亚洲,疫情可能还会抬头。
 
正要准备练芭蕾,租我办公室的房客通知我,四月份的租金已付。我真的很感谢!他们是斯里兰卡人,做留学生生意的。政府将出台租金政策,以帮助有困难的房客。他们完全可以这样对我这样说,至少可以拖延租金。但他们没有。由此我相信,他们的生意一定会做得很好,因为即使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也愿意承担责任。 
 
2020年4月2日
星期四

首先来看今天的统计数据。截止今晨6点(以往是下午3点),全国累计确诊数为的4976例,新增112例,增长率2.3%,比昨天的7.3%大幅降低。死亡人数21例;死亡人数和确诊人数的比例0.42%。已测试人数达261,000,确诊人数与已测试人数的比例仍为1.9%,与前两天相同。
 
基于上面的数据,澳大利亚卫生部长称,“我们正在逐渐拉平疫情曲线”。这显示出澳大利亚的抗疫措施和民众做出的努力产生了效果。
 
澳大利亚卫生部长说:“在这个最艰难的时期,我们实施了此前从未想过会采取的艰难举措,而且大家都做到了身体力行。”他声称:“从目前情况来看,我认为已经出现了疫情曲线趋平的好兆头。”
 
下面的这张图表是病毒传播的特性曲线。淡蓝色柱为新增确诊数,深蓝色曲线为累计确诊数。该特性曲线显示出累计确诊数已经在减速增长。 

 澳大利亚新增和累计确诊人数图型
 
澳大利亚媒体认为,在应对新冠病毒上,南韩是处理得比较好的。南韩的策略,首先是测量的覆盖面大。目前澳大利亚测量的覆盖面已达1%的总人口数,与南韩相当。澳大利亚所用的测试盒都是优质的,没有在这第一步上出差错。
 
Morrison 政府今天出台了一项16亿的托儿计划, 以保证在当前“重要工作岗位”上的家长可以安心工作,例如:医护人员、老师、清洁工等。同时保障托儿所有足够的“生源”而不致于关闭。总理先生说,他不希望这些家长要在挣工资和带孩子之间挣扎。
 
在此计划之下,符合“重要工作岗位”的家长,可以免费托儿。政府将支付全国13,000个托儿所一半的正常收费。这项计划将持续六个月。
 
澳大利亚政府还在继续接回散落在很多国家的澳大利亚人。昨天从秘鲁接回了250多人,今天又从尼泊尔接回200多人。目前滞留在印度的澳洲人有2500人之多,有待接回来。

 海外的情形似乎更加严峻。美国死亡人数超过4000,确诊数超过20万人。川普总统说,今后几天里情形将相当可怕。美国少有地接受了俄罗斯的医疗救援物资。川普总统仍旧没有颁发关闭全国令。但有十几个州已经下了关闭令。
 
英国一天里新增4000感染者,死亡人数563,为单日最高。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确诊数都超过10万。意大利的死亡人数高居不下,但允许父母有限时间里带孩子出门散步。
 
回到个人生活里,从芭蕾学校停课开始,将近三周了。说真话,并没有觉得什么不好。除了不出门,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
 
知道要隔离后,我并没有屯什么货。儿子说最重要的是食物,而蔬菜总能买到,因为人们没法屯。其实,就算菜市场都关闭,我还可以到儿子那里拿鸡蛋,可以到我弟弟家摘蔬菜。
 
虽然没有屯东西,到现在也不觉得缺什么。而不缺的原因,大抵因为我习惯节俭。平时我在特价时多买一些,二是我真的消费很低。我的食物总吃不完,东西总也用不坏,所以反而为老屯着东西而烦恼。不想这次成了好处。
 
我最后一次shopping是上上周末。消耗量最大的水果,至今还有三四天的量。环顾四下,所有柴米油盐都充足,所有坚果零食都充足,所有鱼肉海鲜都充足。
 
我不知道为什么,从小就对物质享用会有约束。我只会在达到我要达到的成绩之后,才会允许自己多一点物质享受。长大后,若做成什么让自己很高兴的事,才会奖励自己。如这两年发表一两篇文章,也可以是一个奖励的理由。
 
我不觉得自己做出了什么,也就不觉得有资格消费太多,更不愿意浪费。
 
去年去日本,第一顿饭是一位朋友请的。日本的饭都是一人一份。我看着一大托盘里七八九样东西,不晓得能否解决。朋友便说:“你吃不完给我吃。”我当即如释重负,也高兴他有节俭的天性。
 
我后来问他:“你可以怎样概括日本的文化?”他回道:“低欲望,低消费”。我顿时对日本一“听”衷情;之后我见到的日本,恭谨、诚敬、低调、温和、干净、质朴,真没辜负我对她的多情。
 
甘地说,地球可以满足每个人的需要,但满足不了每个人的贪欲The world has enough for everyone’s need, but not enough for everyone’s greed。网上看到一句话,说病毒是地球的免疫系统。也就是说,病毒和人类作斗争来保护地球。这话现在说是不是过于残酷?
 
不多想了。收篇。

2020年4月3日
星期五

 
《静静的顿河》正在被静静地,慢慢地读着。长串的人名、地名实在很难记得。页面上用了三种颜色的印记,橙色标注名字,粉色标注佳句,铅字作批注。尽管如此,读下来还是不能有清晰的轮廓和脉络。但,硬着头皮读。
 
现在是第五卷,第十章。以波乔尔科夫为首的革命军事委员会同卡列金为首的军政府,就顿河世代居住的哥萨克人能否自治的问题,进行谈判。后者认为自治会导致布尔什维克乘机而来,而前者认为有了自治政府,布尔什维克则不会再来。波乔尔科夫对主人公葛利高里具有影响力。
 
据卫生部今天的统计,截止今天下午3点,全国累计确诊数为5350例,新增374例,增长率7.5%,仍在10% 以下。死亡人数28例;死亡人数和确诊人数的比例0.52%。已测试人数达275,000,确诊人数与已测试人数的比例为2.0%,比昨天略高。
 
这组数据体现出,就目前而言,澳大利亚的疫情在有效控制之中。但政府又提出今后三个月的“居家令”。因为现在的情况,只能说明两周前的社交距离的设定和呆在家中的要求是行之有效的。如果人们放松自己的行为,我们的良好局面可能会前功尽弃。
 
从世界范围内看,确诊数已经超过100万,死亡人数超过53,000人。然而澳大利亚首席医疗官说,真实的数字恐怕是这个数字的5-10倍,因为各国政府不愿意或者不能够大量测试他们的公民。他相信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澳大利亚一样做到了广泛的测试。他说他绝对相信澳大利亚的数字。
 
在澳大利亚政府忙于应对Covid-19时,海外的留学生和旅游工作者也提出了他们的要求,要求政府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目前在澳州的海外留学生有53万。Morrison总理回拒了他们的要求,认为一国政府以照顾本国公民为要。反对党领袖认为,海外人员应当同澳大利亚人同样对待。澳大利亚SBS电视台记者说,虽然总理口气强硬,但相信已经有了某种安排。
 
总理Morrison先生还继续促请至今仍在海外的澳洲人回来。他已经说了不止一次了:“还是回到澳大利亚安全。”
 
美国的最新数据是:确诊人数接近250,000,死亡人数超过6000。在过去两周里,美国的失业申请已经超过1000万。在死亡人数迅速增加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已经下了10万只裹尸袋的订单。
 
英国的最新数据是:确诊人数超过34,173,死亡人数2,921。领导英国抗疫的首相Johnson,本当今天结束自我隔离,但昨天下午他的发言人说,他仍有一些症状未消除。或许,他还需要继续隔离几天。
 
虽然一周前,Johnson先生为护士鼓掌。但就测试的速度而言,很多护士们并不为他鼓掌,因为不少啊护士们至今还没有得到测试。英国卫生大臣设定的目标是,到本月底可以每天10万人得到测试。
 
意大利的确诊人数似乎趋稳,但死亡人数还是高居不下。意大利人现在开始抱怨欧盟没有对Covid-19这一危机事件在早期作出及时的应对。
 
澳大利亚SBS电台也报道了中国武汉复工的情形。封城两个月以后,武汉人准备回到正常生活。但中国官方说疫情可能还会有死灰复燃的危险。
 
今天SBS报道中引人注目的消息是,英国将在几周内向市场投放一种新的测试盒。这种测试盒只要在手指取一滴血,十分钟里就可以测出你是否被新冠病毒感染过。如果是,则你就可能有了免疫力,不再被感染。这个测试盒对医务人员尤其有用。英国健康大臣对这款试剂盒有信心。
 
关注了若干周的疫情报道,我才发现,infected和 confirmed有分别。前者指感染,后者指确诊。感染可以分有症状和无症状,而确诊则是对有疑似症状者的定性判断。所以确诊只同有症状感染相关,无症状感染则完全不在其中。
 
已是仲秋,气温只有24度。下午4点后,气温迅速下降。云块很快聚拢起来,一会儿就像憋不住似的,猛地投下好几阵雨来。澳洲的淡水资源缺乏,南澳尤甚。下雨永远都是件欣喜的事情。
 
晚间下了一场透雨。我躺在床上听着雨点在凉棚上浅吟低唱,带给我无尽的温柔。 
 
2020年4月4日
星期六

 
今天清明。在这个中国人祭悼祖先和亡者的传统日子里,全中国祭悼在这场瘟疫中死去的人们。全国降半旗,驻各国大使馆、领事馆也降半旗。人们在汽笛哀鸣中静默三分钟。中国最高领导人全数在怀仁堂前默哀。纪念场地由于社交距离的设定而有很强的仪式感。历经如此旷日持久的、生死一线的抗疫时日, 每个人都有发自内心的悲怆。
 
澳洲SBS电台报道了今天中国举行全国纪念活动,提到习近平主席鞠躬致意。 

在澳洲,截止今天下午3点,澳洲累计确诊数为5550例,新增200例,增长率3.7%。死亡人数30例;死亡人数和确诊人数的比例0.54%。已测试人数达287,000,确诊人数与已测试人数的比例仍为1.9%。
 
在5550例确诊人数中,有600人来自来红宝石公主游轮,即1/10:死亡3人,也占死亡总数的1/10。媒体一直在追寻,为什么当时在有4例感染人员的情况下,让船上的游人进入悉尼。今天SBS 报道,指出政府当时知道这个情况,也就是说是政府允许的。反对党领袖立即要求卫生部长为此辞职。政府尚未作出回应。
 
今天国际卫生组织WHO告诫目前对疫情控制较好的国家,还要继续保持过去的防御措施。如果解禁太快,新冠病毒可能卷土重来,那将更加难以遏制。
 
响应WHO的建议,新加坡总统李显龙要求他的公民继续保持社交距离。南韩将保持社交距离的要求延长了两周。这两个国家都是防疫较好而代价较少的国家。
 
各国抗疫方略中,在是否应该带口罩这点上,东西方的做法不同。看来这个不同点会很快弥合。美国的科学工作者已经发现,咳嗽出来的飞沫可以传递到六米之远,而打喷嚏则是八米。此外他们还发现,即使两个人面对面讲话,口中的气流,也有足够的能量将病毒传给对方。
 
根据上述的发现,国际卫生组织WHO的顾问正在考虑建议将戴口罩作为阻止新病冠毒传染的措施之一。而到目前为止,国际卫生组织只推荐有症状的新冠病人,以及这些病人的护理人员带口罩。
 
今天川普总统让他的公民自愿戴口罩。但是澳大利亚健康部仍旧坚持国际卫生组织目前的准则,只要求病人戴口罩。不过这个准则也许不久会被改变。
 
然而,最重要的还是要有疫苗和药物。而在药物方面,今天SBS报道了一则好消息。
 
位于墨尔本的Monash莫纳什大学生物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有一种用了几十年的、治疗人和动物身上的跳蚤和蛔虫的药物,有可能成为战胜新冠病毒的第一个武器。Wagsaff教授说,在实验室里可以看到这种药物能够在48小时內阻止新冠病毒进入细胞。这种药物的人体实验将会在几周后开始。此课题里的另一位教授David Jans 说,现在我们抱着谨慎的乐观态度。在两个六周的人体实验期结束后,我们才能说这种药物是不是真的可以运用了。 

到目前为止,同其欧美国家比,澳大利亚疫情控制做得是比较好的,但是还是有很多人选择离开澳大利亚。
 
从2020年3月25日中午12点起,澳大利亚的公民和居民禁止出境令生效。但长居国外,和因为工作性质必得出境人士除外。当天许多在机场候机的澳洲公民和居民没能如愿离境。
 
澳洲广播公司ABC当天报道,居住在墨尔本的澳洲永久居民Jeniffer,在国际机场候机。“当时南航11点50的飞机飞走了,但是(我要乘坐的)东航12点的飞机,就差十几分钟则没办法登机,卡得很严,”她在接受ABC中文采访时说。她还说工作人员事后给了她一张豁免表格,以允许她申请获批后改日离境。

令人吃惊的是,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6,000人离开澳大利亚。这令总理Morrison很头疼。对这些人,如果他们日后回来,政府也许会要求他们承担14天的隔离费用。目前这项费用由政府支出。

《静静的顿河》还在读。“新三届”公号的一位读者先生得知我读得痛苦,给了我长长的留言,告诉我:小说写的是主人公格利高里一家的命运;作者为诺奖获得者亦为苏共中央委员;他的描写冷静、客观,不是从政治立场出发而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去表现人物;他对人性的理解完全超出了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局限,为当时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所充分肯定,在历史上实不多见;小说的另一特点是对场景的描述,其描述的细致、动人以及美,无与伦比;诺奖的颁奖词中赞扬作者对顿河景色的描述,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炽烈热爱。鉴于我的痛苦之大和速度之慢,他建议只读主要人物的,只读自己感兴趣的。从明天起,我的阅读策略会做相应的改变。
 
按时做了芭蕾功课。今天Glissè的速度能基本跟上,不再那么手忙脚乱了。
 
今天夜里零时,夏令时结束。这意味着我可以赚到一小时的睡眠。 

心理防线会崩溃!社交隔离措施将对澳人精神健康大打击…..

专家警告说,澳大利亚出台的旨在减缓COVID-19传播的社交隔离政策可能会对我们的精神健康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心理健康研究中心Orygen的负责人麦克格里(Patrick McGorry)教授呼吁,政府在决定如何应对危机时,应权衡国人身体、心理健康以及经济影响。  “从

本文作者


陈苑苑凯苑),南京人,出生于上海崇明,1978年入学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毕业后回母校进修自动控制工程,长于速度控制和实时控制程序设计。1988年移民澳大利亚Adelaide,1996年就读于南澳大学,毕业后做进出口贸易和民居房产投资。2013年读教育学研究生,现为澳大利亚在册数学教师。自小酷爱文学,常作随笔,在海内外媒体均有发表。 


审核:
Peter/统筹: Jimmy
/编辑:Jimmy


 
独特视角看新闻  长按关注澳洲网”

澳洲疫情之战或已”接近胜利”?! 未来几周是关键!

澳大利亚的社交隔离规定和卫生限制措施有可能会持续至少6个月,尽管这场疫情之战已经“接近”胜利,但同时也有警告称,冬季将迎来第二波感染潮。  在出现首例新冠病毒病例的三个月后,副首席医疗官保凯利(Paul Kelly)表示,这一致命病毒有可能在数周内在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