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子和伤疤,澳洲华裔送餐员“不要命”的背后,真相让人泪目

疫情爆发前错买48箱厕纸,全家可用12年!昆州“厕纸女王”:现在谁敢笑话我?

当一名送货员拖着两托盘卫生纸出现在Haidee Janetzki位于昆州Toowoomba的家时,她在想,“我到底干了什么?” 但现如今,随着全澳出现抢购潮,这位“卫生纸女王”可以笑傲全国了。 “之前大家都嘲笑我买了这么多卫生纸,现在他们都请求我给他们一些。”Janetz

送餐员小陈戴着口罩站在悉尼唐人街某快餐店门口,一边查看手机订单,一边频频抬头看向厨房。

自疫情爆发以来,小陈都坚持戴口罩送餐。这一行感染风险高,但赚钱却不敢耽误,手停口停。

外面正下着大雨,飞溅的水沫在口罩上留下点点水珠。

小陈在等餐

(图片来源:今日澳洲App)

他担心,订单如果迟到太久,顾客可能选择退款。

届时自己不仅要承担餐费,甚至可能连运费都拿不到。

焦急地等着餐,小陈随时准备飞车冲进茫茫雨幕中,奔上1.4公里外的“草楼”。

正常行驶也要6分钟,雨天注定会迟,这让小陈有点着急。

送餐员在车流中穿梭

(图片来源:今日澳洲App)

那一天,至少还有300名华人送餐员,跟小陈一样,冒雨急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难民签和疤痕,阿金的“小目标”

在速度决定收入的送餐行业,最快的那些人往往最不会给自己买保险。

每天,阿金要骑40多分钟的摩托去Waterloo送餐。

其中有条必经之路就是M4高速。

每天早上,阿金驾驶自己租来的摩托车,以100公里的时速在M4上狂奔。

三条车道上,经常有重型卡车比肩而行。碰上刮风下雨,雨水打在头盔上,便很难看清前方的路。 

所以每到暴雨天,阿金基本都是靠感觉跑完。从摩托车上下来的时候,他觉得手都不是自己的了。 

送餐两年,阿金身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疤痕,很多都是送餐摔的。

最严重的一次,在床上躺了三天。由于没买保险,阿金只能自付医疗费。

唐人街路口

(图片来源:今日澳洲App)

25岁的阿金有个小目标,就是赚到100万马币(约合$36万澳元),然后回马来西亚开一家餐馆。

来澳洲5年,小目标已经完成了一半,接下来的一半阿金打算在3年内完成。 

而餐馆开成功后的计划他也想好了,就是去读个书。

在来澳洲前,阿金在马来西亚刚修完高中,本来应该顺利上大学的他,在缴费前放弃了。

阿金现在拿的是难民签。

他只有一辆租来的摩托,没有保险,日夜在M4上狂奔。奔向等餐的顾客,也奔向自己的小目标。

暴雨天浇成落汤鸡,高材生小可的迷茫 

送餐员通常不喜欢雨天工作,但高于平时的运费却吸引着很多人。 

刚送完一个订单,小可站在屋檐下,把被雨水打湿的餐盒整个倒过来,足足空出一杯水。 

小可的个人物品被打湿

(图片来源:今日澳洲App)

今天的雨实在是太大了,铺天盖地的。但相比平时的运费,让他做决定时几乎不需要犹豫。

没有同事知道,小可其实是昆士兰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主修会计专业。

毕业一年,小可有过一次专业相关的实习机会,但没有留下来。在找新工作的同时,送餐成了他的“过渡工作”。 

专职送Uber Eats,周薪在$1200澳元上下浮动,小可每个月能存下$2000。

父母得知儿子在澳洲送餐,没给他过多压力。只是说,找到工作就好。 

小可在送餐

(图片来源:今日澳洲App)

这得益于澳洲职场的平等,职业不分高低,工作没有贵贱。无论蓝领白领,付出和回报成正比。

可是体力劳动做多了,小可难免也会沮丧。在朋友圈看到同学混得风生水起,他会怀疑,送餐这份工作对他的职业生涯到底意味着什么。 

难道真的只是为了一口温饱? 

送餐员的手臂

(图片来源:今日澳洲App)

和小可不同的是,还在悉尼大学读大一的Kim做送餐员,只是为了补贴点生活费,他不需要像小可一样思考那么多,也不用太拼。 

Kim抽烟,喜欢和同学撸串、吃火锅,喜欢椰子鞋和蹦迪,但父母给的生活费远不够支撑这些,他也不好意思再张口。

课余兼职成了创收来源,不过Kim有三个“不送”原则:下雨不送、远的不送、出菜慢的不送。

送餐员冒雨接单

(图片来源:今日澳洲App)

一次性买够六个月的量?澳洲人开始囤药了!药剂师警告:部分病人恐无药可吃!

澳洲人从抢购卫生纸转向抢购几个月用量的血压药,药剂师协会警告称,恐慌性购药只会让目前的普通药物供应问题更严重。 澳洲药剂师协会维州负责人Anthony Tassone表示,由于冠状病毒爆发,药剂师发现“所有药物的需求都增加了”, 警告囤积药物没有必要,只会

挑来挑去,这样赚的钱只够吃得畅快一点,椰子鞋和夜店就只能远远地看着了。

如果不是工友被打,刘姐想干到凌晨

对于送餐行业来说,晚上的订单会比白天更多一些,但道路也更黑。 

刘姐不懂英语,只能干华人送餐平台,收入明显低很多。

一天工作10小时,从早上10点干到晚上10点,一周7天,约莫着能有个$500~600澳元。

交完$75元房租、$120的租车费,留够最基础的日常开销,每周能攒下$300澳元。

刘姐把攒下的钱都寄给了国内的老公和儿子。

她已经两年没见到儿子了。

当初听中介说,在澳洲一个月能赚好几万,刘姐就来了。

办学生签证花了6万多人民币,每年续签也得花个5、6000澳元,费用不菲。

刘姐觉得,自己在澳洲的每一天,都是用钱“买”来的。

刘姐喜欢送餐,因为这和她之前在国内制衣厂踩缝纫机一样,是“计件工”,多劳多得。 

当同事聚在树下阴凉处侃大山的时候,她还在一单接一单地送。不挑单,远近都愿意。

如果不是因为去年发生的一件事,刘姐还想送凌晨的单。

那是冬天的晚上,刘姐在QVB附近等红绿灯时,被两个白人少年抢了外套。

对方跑了几步,翻遍口袋没找到钱,随手把衣服扔地上,骂骂咧咧走了。

虽然没什么损失,可刘姐还是觉得后怕。

送餐员在唐人街被醉酒白人殴打

(图片来源:今日澳洲App资料图)

没过几天,刘姐听说,有位女送餐员在唐人街被四五个青少年揪住头发打了一顿,具体原因不清楚。

打完人就跑了,只留下伤者一个人瘫坐在地上。

从那时起,刘姐就断了凌晨送餐的念头。

总得平平安安回去看儿子,她这样想。

伤害频发,谁来保障送餐员的安全?

根据Finder.com.au一份研究表明,每年全澳约有6800万份食品订单,相当于每小时7000份订单。

如果按照一位送餐员一小时送完2个订单,每天就有约3500名送餐员奔走在路上。

送餐员接餐

(图片来源:今日澳洲App)

中文送餐平台是不给小哥们买保险的,部分英文平台提供的受伤补偿也有限。

在记者随机采访的10位悉尼华裔送餐员中,仅有1人自行买了保险。

几乎每个送餐员都会工作到深夜甚至凌晨。

而他们面临的危险,又何止是恶劣的天气。

(图片来源:今日澳洲App)

2019年1月28日晚,两名台湾送餐员在悉尼骑摩托车送餐时,被一辆公交车追尾撞飞,两人重伤后不治身亡;

2019年9月6日晚,有土著持高尔夫球杆威胁送餐员,抢走他的食物和少量现金;

2019年9月25日晚,一名41岁华裔送餐员在悉尼街头被卡车撞倒,当场死亡; 

2020年1月28日晚,一名18岁西人恶少,持刀抢走了送餐员的披萨和饮料;

……

采访后记

每次在路上遇见送餐员,他们总是很匆忙。

忙着接单,忙着赶路,忙得没有时间思考,忙得忘记安全。

他们常常被指责“不守交规”、“不要命”,

却少有人试图去进一步了解,

他们要的东西里,有理想、有家人,甚至也许仅仅只为一口温饱。 

(图片来源:今日澳洲App)

我们希望提醒,卖力奔跑的同时,请注意保护好自己和他人。

我们更希望呼吁,送餐平台也应尽自己所能,保护好自己“配送端的用户”。

他们,是这条产业链上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不是机器。

(注:文中受访人名均为化名)

(实习记者 Sarah)

为120万澳洲华人发声

79万
华人用户
447篇独家报道
总点击量近
840万
深度揭黑,维权
等报道

   长按识码让澳洲听到你的声音!  


好文!必须点赞

澳洲央行再降息!!昆州正式进入按揭低于租金时代

近期冠状病毒的流行对于很多国家的经济和全球的贸易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为了保护澳洲的经济环境,澳大利亚储备银行(Rsevere Bank of Australia)于3月3日将现金利率降低0.25%至历史最低点——0.50%。随后,澳洲四大银行纷纷表示将于月内下调贷款浮动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