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第二批从旧金山包机回上海的中国留学生。”
今天,美国抗疫前线又传来了令人揪心的消息——当地时间12日,纽约市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累计超过10万例。 与此同时,全美累计确诊病例已经突破55万例,死亡病例更是高得吓人,足足有22109人。 幸运的是,祖国安排的第二批
武汉解封,无疑是近些天来最令大家振奋的好消息了。
然而谁也没想到,在武汉解封后,另一座百里之外的边境小城疫情形却突然告急。
它就是绥芬河口岸——疫情期间中俄边境在黑口龙江省唯一开放的口岸。
自三月底开始,由于俄罗斯的新冠疫情猛然爆发,这里便迎来了大量从俄罗斯回国的华人。
截至4月13日,通过莫斯科-符拉迪沃斯托克-绥芬河路径输入黑龙江省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经累计达253例。
仅仅4月12日一天,黑龙江省新增境外输入病例(全部为从俄罗斯输入绥芬河口岸的病例)就高达49例,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的确诊病例仅为98例。
也就是说,仅这一天,从绥芬河口岸输入的确诊病例就占据了全国新增输入病例的一半。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早在4月7日,中俄双方就已协定,临时关闭绥芬河-波格拉尼奇内口岸旅检通道,但关闭口岸并不等于把需要回国的同胞关在国门之外,在此紧要关头,这里为归国的同胞打开了回家的门。
留给滞留国人的唯一“生命通道”
绥芬河的告急,和俄罗斯疫情的爆发不无关系。
在许多欧洲航空公司均已停航之后,战斗民族的俄罗斯航空依旧坚持着往返欧洲的航班,俄罗斯民众也与欧洲各主要国家往来频繁。
而且,欧洲诸国疫情爆发初期,俄罗斯仅仅决定对入境民众实行居家隔离,并没有要求做任何核酸检测。
直到3月下旬,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确诊人数已直奔十万,俄罗斯才宣布限制与欧盟各国的航班,并限制外国人入境。
这样松散的防疫措施,导致问题很快显现。
从三月底开始,俄罗斯的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目就开始上升,且增速明显加快。
根据俄罗斯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计,截至当地时间4月12日早间10时30分,俄罗斯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达到15770例。
此前一昼夜新增确诊2186例,创单日新增病例数量新高,首次突破2000例。
眼看着俄罗斯的疫情形势愈发严峻,许许多多在俄罗斯或求学或经商的国人,决定回国。
然而,在如今各个国家都开始削减航班的情况下,从任何一个国家返回中国的机票都出现了一票难求的情况,俄罗斯也被包括在内。
于是,在过去的半个多月时间里,中俄边境线上的绥芬河口岸几乎成为了滞留俄罗斯的中国人唯一的回国生命通道。
可是,绥芬河实在太小了。
这座坐落在中俄口岸的小县级市,归于属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管辖,常驻人口只有不足七万。
这个数量级的人口,究竟是怎样的概念呢?
根据百度百科数据,武汉大学拥有在校学生与专任教师人数共计六万多人,也就是说武汉大学的人口,几乎等于绥芬河这一整个小城的人口。
这座小到连一家三甲医院都没有的小县城,医院中的传染病床位只有7张,全城能满足隔离条件的酒店床位仅仅有800张,曾经每天的检测能力也只有96份。
但就是这样一座小县城,在紧要关头,坚持为向从俄罗斯回国的同胞们开放生命通道,并严格控制住了疫情的扩散。
绥芬河市
在莫斯科读书的中国留学生程峰,就是通过莫斯科-符拉迪沃斯托克-绥芬河路线回国的数千同胞之一。
疫情爆发之前,程峰回国都是从莫斯科飞北京,再回老家,但如今,他已经搜不到任何这条航线的航班信息,只好先选择了一些回国攻略中提到的莫斯科飞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航班。
抵达符拉迪沃斯托克之后的行程,几乎就是“祖国在边境线上接人回家”。
程峰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坐上了去往俄国海关的大巴,抵达海关排队通关后,再次坐上俄方大巴,差不多半个小时,到达中国边境,下车拿着行李走有200米,登上祖国安排好的大巴,约20分钟后,到达中国边境检验大厅。
就这样,程峰正式回到了祖国,并做了核酸检验,前往安排好的酒店进行隔离。
绥芬河市征用的用来隔离的宾馆之一,门口被围起,对面有警察值守。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特别不好意思,最后还是给祖国添麻烦了。”这是程峰在绥芬河一家宾馆隔离时的感想。
“别洗了!除非鲍某明没和女孩发生性关系,否则不存在任何反转”
文 | 雷斯林 From 为你写一个故事 微信号: raistlin2017 关于之前讨论过的鲍某明性侵案,这两天有了新的发展。 先是专家出来,表示这件事中“女孩母亲监护失职”: 然后鲍某明的姐姐,出来表示,女孩和鲍某明,不是养父女关系: 这些都在试图淡化鲍某明在这次
国门边的英雄城市
这座小城最令人敬佩的地方在于,即使面对着如此巨大的境外输入压力,绥芬河市依然做出了不同于其他大城市的决定——尽最大能力把所有入境者留在本地隔离,确诊者留在本地治疗。
要知道,对于一线城市来说,由于拥有最好的医疗水平和最适合的隔离条件,应对绥芬河如今这种级别的疫情,或许不那么难。
即使绥芬河因为其入境人数超过了自身隔离能力,而要求将入境者无缝送回目的地城市,或者安排航班分流降落以缓解隔离压力的决定,这也无可厚非。
然而,这座边境线上的小城却决定: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将这些风险和压力承担下来。
边境线实行24小时巡逻,一线医护人员和警务人员在大雪纷飞的四月驻守边检,保证所有从边境线下车的人都能够百分之百被检测。
本地医院住不下,那就分调到牡丹江市的其他县市隔离,临时调用的隔离宾馆爆满,那就协调很久没开的宾馆重新开业。
然而,即使如此,对于这个人口不足7万的小城市来说,无论检疫还是隔离,都已经到达了极限。
支援绥芬河,已经成为了黑龙江防疫的重点工作之一。
4月5日晚,由34名医务人员组成的牡丹江红旗医院第一批支援队伍抵达绥芬河市人民医院,随后,来自穆棱市的15名医务人员支援队伍,也抵达了绥芬河市人民医院。
在这些支援队伍中,许多人曾在武汉疫情最为严重时远赴湖北,然而就在他们返程没多久之后,这些勇士就再次奔赴疫情一线,援助绥芬河。
从湖北孝感回来的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护理部杜宏斌表示,“我觉得我是湖北那边回来的,有一些护理经验,这边正好看到医院缺人,患者比较多,我就过来帮帮忙,把自己在那边学到的一些东西在这边能用上。”
甲衣未解,他们再战绥芬河。
4月6日,黑龙江省委书记要求,黑龙江要“举全省之力”帮助绥芬河抢建方舱。
但在天寒地冻,积雪未消的东北,无法如同武汉一样,平地建起方舱医院,那就改建办公楼。11日,在远离主城区的边境经济合作区内,一座共计13层的办公楼准备好了近600个床位,随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启用。
4月8日,也就是武汉解封的同一天,在遥远的绥芬河市,所有小区重新开始实行封闭式管理。也就是说,在几乎全国人们都已经恢复了正常生活的时候,生活在绥芬河的居民再次回到3天才能出门一次的状态。
3500名机关干部下沉至社区,24小时值班值守,连单元门口都有穿着羽绒服的抗疫人员守住。二十分之一的绥芬河市居民,都投入到了基层抗疫工作当中。
每一份捐赠背后
都是一份沉甸甸的情谊
国家的统一物资调配需要时间,但面对巨大压力的绥芬河,可能等不了那么久。
4月9日,绥芬河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宣布接受社会物资捐赠和捐款,公开求援。
然而,就在黑龙江全力守住祖国边陲关口时,互联网上,竟然有人指责绥芬河所付出的一切都是自找的,是在沽名钓誉。
每一位从绥芬河口岸回国的人,都是我们的同胞。难道,东北人能将他们抛弃在边境线外的冰天雪地当中吗?
所幸,在许多微博大V的宣传下,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到了绥芬河市所面临的困难,纷纷自发捐款捐物,希望可以帮助这座东北小城度过危机。
捐赠金额或许不大,但每一份捐赠的背后,都是一份沉甸甸的情谊。
感谢所有关心绥芬河的朋友,更感谢这座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边境小城。
大家一起,共渡难关。
ref:
《绥芬河隔离的留学生,“还是给祖国添麻烦了”》
https://mp.weixin.qq.com/s/Ukxqu8zn6flTQURr3CIPag
《武汉解封3天后,黑龙江疫情爆发:东北人,从不认输》
https://mp.weixin.qq.com/s/NsMBstHTuLzwR2MeGnWs5Q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3849212769976735&wfr=spider&for=pc
星标
】或【
置顶
】INSIGHT视界
“我把孩子送进了藤校,却葬送了他的一生”
文 | Sally W From 常青藤家长会 微信号:parentdaily 不管门槛多高,常青藤学校都是无数家庭挤破头都想去的地方。 “ 上了常青藤,就能改变人生。” 是很多家庭执着于藤校的主要原因。因为在他们眼中, 只要拿下常青藤,就意味着能够接受美国最优秀的精英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