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我觉得这个活动在中国必要性不高?因为这个活动针对的就是欧美土豪,而我们还是穷逼。
我说的穷,不是指「财富」上的穷,而是「资源」上的穷。
2010年柴静采访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就「什么是公平的碳排放方案」展开了讨论。
柴静站在环保主义的角度认为碳排放应该以国家为单位,而丁仲礼则认为应该以「人均」为单位。要知道G8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量是中国的4倍,而IPCC的解决方案是规定G8未来的人均碳排放量是中国的2.3倍。
丁老对于其解决方案不满的核心就在于「公平性」。事实上他所争取的要求并不过分,只要中国人均碳排放的标准是发达国家的80%就行。
想象一下,一个工资四倍于你的同事跟你说小王啊咱们公司没钱了,要节流,咱们一起降薪。为了做表率,我以后只拿你2.3倍的工资,你说吼不吼。
你跟他商量自己家里拖家带口的,为了公司发展降薪也不是不行,但为了生存能不能拿他工资的80%。同事一听,眼睛一瞪:小王同志啊,你的思想很危险啊,你是不是不爱公司啊。
这种道德绑架有什么公平可言呢?我不是不爱公司,在爱公司前,我总得先填饱一家人的肚子吧?
事实上像中国和日本这种东亚国家,老百姓在节约能源方面,学校和社会教育远比WWF的广告要来得实在。
比如在电器、汽车这类产品的选择和生产上,美国只在乎性能是否强劲,根本不管需要用多少电和汽油,自己爽就可以了。而东亚国家,往往都会把「节能」放在很靠前的条件去考虑。
我想起以前看过的段子。一个在美国居住的哥们说有一次有人敲门给他宣传环保理念,然后他发现这人从车上下来的时候既没有熄火也没有关空调。
反观东亚人民,在能源消耗上真的快做到「抠」这一步了。尤其我们爹妈那一辈人,你要是人在卧室还敢把客厅的灯开着,腿都能给你打折了。
从小到大我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灯不用就把它关了啊!
还有许多家庭,夏天为了节约电费,一家人都尽量呆在一个房间,就是为了避免多开一个空调。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我们,还需要WWF来教育?
这并不是说美国人就伪善,而是他们从小在资源丰富的地方长大,天生没有节约的概念,所以需要WWF这种组织做广告来呼吁一下。而我们这种穷怕了的,处处贴着「随手关灯」的标语,根本不用「地球一小时」这样的活动来提醒。

我不是一个工业党,对于环保这件事情,我始终认为是有必要的,但前提是吃饱饭更重要。
环保是好事情,作秀也无可厚非。可是要记住作秀是有钱人的权利,我们穷人跟着凑什么热闹呢?
比如一些极端的环保主义者呼吁为了保护动物少吃肉食。我们先不谈我们主要的肉类来源是现代养殖产业,就单说营养这一块。
人类天生就是杂食动物,想要通过素食摄取跟杂食一样的营养均衡,成本得翻好几倍。你以为素食便宜吗?一份健康餐可比黄焖鸡贵多了,反正我是吃不起。
许多人呼吁环保,总打着保护地球的名号。太天真了,地球根本不需要保护,需要保护的只有人类自己罢了。
就像丁仲礼说的,地球比现在再高十几度的时候有的是,地球二氧化碳的浓度比现在高 10 倍的时候有的是,地球毁灭了吗?并没有,毁灭的是物种,是人类自己。
你看威尼斯,因为意大利人被关在家里,也没有游客,短短十几天水就变清澈了,连鱼群都回来了。地球的自愈系统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人类才是自然界的病毒。如果真想保护地球,最好的办法是灭绝人类才对。
我很喜欢一句话:发展的问题只能用发展去解决。
文明的进程是不可逆的,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势必会破坏自然环境。纵观人类文明,基本就是一场物种灭绝史,踏上哪块大陆哪块大陆的生态就遭殃。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因此要放弃发展,而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学会找到一种平衡。
所以要明确一个概念:无论是发展也好,还是环保也好,核心都是为了人类的福祉,是不同角度的「自私」行为。发展是为了人类过得更好,环保是为了人类活得更长,没有谁比谁更伟大。
如果一个人把淘米水都要留下来用来冲马桶,他有什么必要在这一天关一小时灯呢?
环保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我们确实应该从小就去学习这样的理念,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但实在不必参与到作秀中。对于地球一小时这种活动,看看就好,不用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