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女孩究竟要接受多少凝视,才能顺利长大?

“纽约疫情爆发后,我在床下藏了把菜刀。”

文 | 吕萌 编辑:龚龙飞 吕萌 图 | 刘念璋(除标注外) From 极昼工作室 微信号:media-fox 以下为三位纽约华人的口述: 1 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艺术系 刘念璋 「不敢离开住所半步 为公园里烤肉聚餐的人群震惊」 最近的新闻真是让我坐卧不安,纽约市新冠

文 | 看见心理漫画团队

From 武志红

微信号:wzhxlx

我好好一所全美国前10的名校,怎么到你嘴里就成了野鸡大学了?!

From 浪潮工作室 微信号:WelleStudio163 对于海外名校,大多数中国人一定都知道哈佛、牛津、剑桥。再了解点儿的,还能聊几句美国的“常春藤”联盟、英国的G5高校。   但如果被问到达特茅斯学院是不是“藤校”、英国除了G5还有什么学校,可能大多数人都一问三


最后的话
 
翻完“她”的这份备忘录,好像也走完了6亿8千万中国女性的前半生。
 
或许很多人会觉得,“她”似乎足够幸运了。
 
比起那些一出生就被丢掉的女孩,那些早早辍学打工给哥哥弟弟赚学费的女孩,那些忙前忙后伺候公婆的女孩、被丈夫出轨家暴的女孩、那些被性侵犯的女孩,她的人生虽然平凡,也比不少女孩幸福很多了。
 
可正因为这样,我们才应该保持警觉,时刻思考:

女孩,有权追求怎样的人生?
 
总有人教女性要听话:你应该活成什么样子,你不应该去做什么事情。
 
要做一个“教子有方的妈妈”/“安分守己的妻子”/“懂事乖巧的女儿”……
 
却鲜有人告诉她们:去吧,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她们在追求自由和平等的过程中,一路摸索,一路被贴上各样的标签。
 
一方面,质疑、否定、偏见和苛求从未消失,一直围绕着她们;另一方面,有一些女孩喜欢矮化男性,容易走极端。
 
我想说,追求女性自由和独立,不是为了制造性别对立,不是为了争取特权,而是为了给女性更多的选择,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所应该拥有的选择。
 
由衷地希望你能够看见自己,敢于成为自己。

本文系授权发布,脚本策划:陈毛毛、卢克 ,插画制图:吱唔猪、兹兹,监制:五花鹿、陈沉沉,微信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微博:@武志红。现于北上广深杭厦门成都苏州南京青岛10个城市开办了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INSIGHT视界 诚意推荐







关注INSIGHT视界
后台回复关键词【病毒
主页君为你疫情的最新进展



微信公众号又双叒叕改版了…
为了让大家第一时间看到优质的海外内容
千万!千万!千万!
记得【
星标
】或【
置顶
】INSIGHT视界

Gucci、Prada绝不会告诉你的秘密:你那个3万块的包其实是温州人造的

From  精英说   微信号: elitestalk 在意大利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都知道, 在距离文艺古城佛罗伦萨西北 不到20公里的小城普拉托, 其实是个隐藏很深的 “中国城” 。 从表面上看 普拉托与意大利其他城市并无太大区别, 意式风情的建筑物、错落有致的街道、 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