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澳所有民众禁止离澳,网传PR华人离境被拦!维州或进入第三阶段封城!
大家有没有觉得,最近看澳洲新增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已经开始麻木了 以前新增一两个都觉得紧张,现在一天新增几百已经没感觉了 就在刚刚过去的9天时间,澳洲的的新冠确诊人数 翻了接近4倍 从一周前的400人 突然暴涨到了今天2398人 而悉尼所在的新州,更是全澳疫
三个月前我还在为自己守着南半球的夏天快乐无比,转头就被挤着,涌进了混乱血腥的Woolworth抢厕纸大军。
学校全部改为线上网课,公司开始Work from home。
当代年轻人,50%被在家上课折磨,40%被在家办公折磨。
就在今天,澳洲捷星航空宣布停航90%国内航线,虎航更是全面停飞。
然而,比Work from home和被迫放假更加致命的,是正有大量人失业…

由于170万人面临失业,澳洲福利系统Centrelink的领导开始慌了。

如果不是这样一场灾难,或许我不会思考积蓄的重要性。
宅在家里的第11天。终于,我取得了和被窝的斗争胜利。
在他的提醒下,我的大脑飞速旋转了几秒,很快生成了一张95后大龄女青年的财务状况表。
而最可怕的地方在于,我真的不知道自己的钱都花到哪去了。
我颤抖着给姐妹发了条微信:“请让我一夜暴富啊啊啊。“
我带着怨气进入了梦乡,梦里的我成为了一个顶级富婆。没事儿在草长莺飞的客厅里骑骑马,和易烊千玺打打牌。
我躺在500平米的大床上,显然也忘记了想要换台电脑的初衷。
醒来,我沉浸在恢复贫民窟女孩的失望里,却又忍不住问自己。
“在看到我男朋友手机屏幕碎得稀里哗啦还舍不得换个新的时候。”
她立马改口道,当然,主要是因为我自己想去环球旅行。有钱了我肯定变坏,说不定就把他踹了哈哈哈。
她激动地给我发来一张图片。“这个这个,葆蝶家的云朵包。现在汇率低得很,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她掏出包里随时备着的化妆镜开始补口红:“换着背啊。我已经很节俭了好吧。一个月才换一个。女人嘛。要对自己好一点。投资谁都不如投资自己。“
“我就是想跟着他全世界到处飞,买他巡回演唱会所有场次最前排的票。第二排都不行,就要第一排最中间那个位置。如果抢不到,就找黄牛买高价,多贵我都不在乎。”
她看着装似乎是个朴素的女孩。但是在说到这个的时候,简直眼里有光。
我问她是周杰伦还是林俊杰?心里嘀咕着,二位爷的VIP我都买不起。
“现在只想回国在家隔离。感觉澳村儿已经待不住了。”
“刚才刷了一眼机票,经济舱,21000 RMB。完犊子。穷人不配回家呗?”
她看起来是个很温柔的女孩子。披肩长发,朋友圈里都是毛不易和张爱玲。
“在一个不起眼的街角,木质的圆桌,暖黄色的灯。还要有明亮的落地窗。阳光倾泻进来的角度一定要刚刚好。空气中要有那种微微苦涩的甜味。“
我忍不住打断她,说要不然先看看开公司需要哪些流程。
“我想办一个超大的趴,在CBD的Meriton定一个顶层,把所有我在悉尼认识的人都邀请过来,不管是鬼佬还是中国人。我想想哈,总共请88个人吧,吉利。”
“因为毕业了大家都要各奔东西了啊。有人要回国,有人要移民,再想见面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相识就是缘分啊。请大家吃点东西,喝喝酒,聊聊天。好好闹腾一夜,不喝趴不许走。”
“如果真有这么一个机会,我觉得我在澳洲的生活也算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点吧。不过就是预算有点多。”
“可是我的生活费连自己都Cover不住。更别提养喵了。”
“本来看丝芙兰打折想买两支YSL的,结果禁不住诱惑和室友去吃了顿大龙。两个女生算下来一人吃了一百多我是服气的。银行卡余额直接扣到负了。”
“无敌后悔月初买的那一大堆衣服,其实回来都塞在衣柜里没动过。最后连吃了3天泡面,心态爆炸到不行。实在撑不住了才硬着头皮让我妈打钱。”
“你敢相信吗?他居然会因为房租的事儿吼我。我一直和他平分的,他觉得我应该多出一点,不然就再也不送我礼物了啥的。”
“可是我也经常会送他啊,为了给他买双新款联名AJ,我从鞋贩子那里加价,辛辛苦苦打工赚来的钱一分都没剩。”
“上次我们路过悉尼歌剧院的时候,看到里面那家餐厅好漂亮。我超想去吃,他瞄了一眼就不耐烦地拉着我走了,说还是等纪念日的时候再说吧。
“他说我们不合适。可还能是什么原因呢,不就是因为穷吗。”
“我在悉大一年的学费,比他一年的工资还多。我真的没法想象他是怎么撑过来的。”
“赚钱在我看来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手头的闲钱一半放股市,一半拿去理财了。目前看来收益还不错。”
“财商其实跟智商、情商一样重要。高智商的人研究逻辑,高情商的人研究人际,我嘛,就琢磨琢磨钱了。”
“我觉得年轻人嘛,确实可以有空时花点心思在怎样“搞钱”上。
我偷偷瞄了眼和我爸的微信聊天记录,意料之中地,最后一条,停留在转账记录那里。
从小学时候的同学纪念册里极不走心的“祝你成为有钱人”,到研究生毕业时许下的新年愿望“只想一夜爆富”。
“要有钱”这个念头,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在脑海里从模模糊糊变得越发清晰。
一小时12刀打黑工的艰辛,成为我们难以启齿的历史。
毕业时怀揣着满心期待投递的无数简历,都随着Unfortunately的熟悉开头散落进了风里。
一口气买了10注奖池高达1.5亿的强力球乐透,结果连毛都没有。
大把的钱哗啦啦从天而降的情节,只存在于沈腾叔叔的喜剧电影里。
最后能真实快速变现的,只有一次次跟见不得我们吃一点苦的父母卖惨。
可是每个人都终有一天要长大。等到那天,我们就再也不能在没钱后娇滴滴地去撒娇,然后等待银行到账时发来的提示音了。
我们努力地在有钱,但同时也控制不住自己,努力地花钱。
我想起了最后采访的那个姑娘。在一众无法脱离物质消费的回答里,只有她给出了一个看起来最困难,却也许最明智的可能性。
这种差异的本质,在于她心里清楚地知道,我要一个人负责任地过自己的人生。
而我这种负债累累生活拮据只能哭着喊穷的月光族女孩,也许其实只是,并没有真的很想赚钱。
花钱和赚钱关于人性,是短期快感和长期快感的不同选择。
但不同的生活理念,也许最终走向的,是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
当你有主动规划的时候,生活也许会在不经意间带来一些小惊喜。
比如银行卡里的余额突然多了起来,突然有钱新西兰旅游了,突然能买得起房子了。
“拥有财商“,也许就像你能不能花业余时间学会弹吉他一样简单。
而最关键的,是你会不会有一天的放下了游戏机,转而拿起那把在墙角落满了灰尘的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