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一发而动全身,澳洲新冠百分百治愈率背后的”耻辱”

共3476字|预计阅读时长5分钟

阅读导航

  • 南半球捷报连连

  • 澳洲企业逐个“确诊”

  • 心照不宣的默契

  • 达美乐和多米诺

  • 乐观,必须乐观!

1

南半球捷报连连

 

自新冠疫情爆发至今已经过去3个月,在北半球铺天盖地的悲迅和噩耗中,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倒是传来不少捷报。

 

2020年1月29日,墨尔本一家名为“多赫提疫苗及防感染中心”(Peter Doherty for Intection and Immunity)的实验室成功人工培育出新冠病毒,让澳洲成为全球除中国以外唯一一个成功培育该致命病毒的国家。

 

半个月后,澳大利亚东海岸的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分别再次传来捷报,共8名确诊患上新冠病毒的患者全部康复出院。至此,澳洲境内的新冠患者治愈率达到100%,死亡率保持为0%。

 

新州4名新冠患者曾入住的悉尼维斯特美德(Westmead)医院

 

新州卫生部长伊丽莎白·科芙(Elizabeth Koff)非常骄傲地表示:“至此,我州境内4名感染新冠病毒(COVID-19)的患者已经全部康复出院。我们为本州在抗击致命病毒的战斗中获得的重大成果感到自豪。”

 

维州卫生部长杰妮·米科克斯(Jenny Mikakos)同样为喜人的战绩表示自豪,她鼓励市民走上街头,“该吃吃、该玩玩”,大胆恢复正常生活,没有必要害怕。和杰妮想到一起的还有自由党国会议员廖婵娥(Gladys Liu),她以身作则前往墨尔本著名华人社区格兰维福利(Glen Waverley)以及博士山(Boxhill),并呼吁大家可以放心消费。

 

澳洲总理莫里森和自由党国会议员廖婵娥女士在墨尔本博士山鼓励市民正常生活

 

但是事与愿违,甚至连墨尔本唐人街“地标性”老字号餐厅“食为先”(Shark Fin House)也在2月13日宣布关闭。这家餐厅曾是众多名流和政客的必经之地。

 

我们不禁在骄傲的同时反问:为什么优秀的医疗技术没有能够阻止恐慌情绪在市场的扩散?还是说,其实疫情袭来之前,澳洲经济已经出现问题,而疫情只不过是即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枕木?

 

2

澳洲企业逐个“确诊”

 

当人们捧着手机关注自己的城市有没有新增受感染人数的时候,还有一群人也坐立不安:他们就是澳洲上市公司的CEO们,因为2020年的第一个财报季节已经在忐忑中开始。

 

当然,捧着手机等待公司公告的还有一群群投资者。自从疫情爆发以来,市场上各门派的分析评估机构为了赚尽噱头,早已百家齐鸣,开始唱衰。

 

这一次,许多空头终于如愿以偿。因为不少重量级上市公司都表示新冠疫情已经开始感染澳洲企业,并且一旦出现“症状”,就是“确诊”,根本没有机会“疑似”。

 

2月12日,中国市场宠儿,保健品制造商百利康美(Blackmores ASX:BKL)在主动申请停盘(voluntary trading halt)之后,宣布公司销量已经受新冠疫情严重影响。

中国境内多个城市实施严格交通管制,造成该公司产品物流成为一大难题的同时导致利润下滑48%,所以宣布取消上半年度分红。开盘后,百利康美暴跌20%,收盘价每股73澳元,与顶峰时期的每股220澳元相距甚远。

 

某药妆店里壮观的百利康美保健品货架

 

铁路货运公司奥里昂集团(Aurion ASX:AZJ)同样不例外,发表声明称该公司订购的66节火车车厢将会被延迟交付,因为车厢制造厂正是来自武汉的一家企业。

 

无独有偶,电子产品零售商JB Hifi也赶紧表示,因为包括苹果手机在内的大量电子产品的原件和组装工厂都来自中国,所以货源可能会受到影响。不过总裁理查德·穆雷(Richard Murray)立刻补充:“即便断货了,我们也会利用JB的人脉迅速寻找其他货源。”这番发言听起来反而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

 

建材供应巨头博罗集团(ASX:BLD)则在中国春节前暂时关闭了中国境内的工厂,近日同样宣布将推迟复工。

 

每家公司的财报几乎等同于自己的诊断报告。而且不难看出,这些公司与中国市场都有千丝万缕的关联。

 

然而,凝重的气氛却被一群无知无畏的小生意业主打乱了。

 

2月1日,一家位于悉尼利物浦区(Liverpool)的咖啡厅突发奇想,决定利用新冠疫情哗众取宠,在柜台上赫然写上“新冠病毒不会持久的,因为是中国制造!!!(The Coronavirus won’t last long because it was made in CHINA!!!)”

 

新州奥尔博瑞(Albury)的一家哈维诺曼连锁家具店门口摆放的“促销”标语

 

另一家位于奥尔博瑞(Albury)的哈维诺曼(Harvey Norman)家具电器零售分店,也趁机利用疫情“推销”自己的床垫。在店门口的广告牌上写着“我们店里的床垫没有新冠病毒,因为我们的床垫全是澳洲制造!”

 

这些壮志凌云的标语体现的却是部分企业主对澳洲自主品牌的盲目自豪感,事实却恰恰相反:一旦离开“中国制造”,澳洲大量行业寸步难行。

 

3

心照不宣的默契

 

其实这些少数派排外主义者恰巧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大谈“澳洲制造”反而戳中了澳洲政客和现行经济模式的软肋,并不值得骄傲,甚至应该感到惭愧。

 

这要从澳中两国1972年建交说起。当时中国开始城市化建设,对建筑资源、能源以及交通设施的需求巨大。然而澳洲的矿石、能源出口正好填补了中国的巨大内需。

 

目前,澳洲每年出口总价值超过3700亿澳元,其中有将近30.6%的商品都出口到中国。据澳洲统计局(ABS)数据显示,仅对中国的矿石、能源以及教育产业的输出就高达1233亿澳币。

 

在贸易的另一端,澳洲同样从中国进口大量的商品,主要包括:电子用品、机械设备、家具及运动用品。两国之间就这样保持着一种心照不宣的微妙贸易关系。

 

然而,在“中国制造”价格实惠的背后,其实是澳洲对中国产品的依赖和本国居高不下的制造成本。据《经济学人智库》(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EUI)研究显示,导致澳洲制造成本高的原因主要有四个:

 

1. 人工成本高(房价及生活成本高)

2. 销售成本高(人口密度低,国土面积大)

3. 汇率不具竞争力(近期澳币下跌已改善)

4. 本地市场太小无法达到生产规模

 

居高不下的成本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澳大利亚的制造业,而汽车制造业就是一个最好的缩影。2017年10月20日,澳洲国宝级汽车品牌霍顿(Holden)宣布正式关闭位于阿德莱德的组装工厂以及墨尔本的引擎制造厂。

 

霍顿汽车生产流水线上的一辆科莫多(Commodore)型汽车

 

4

达美乐和多米诺

 

霍顿公司的决定绝非偶然,因为就在一年前的10月,另外两家澳洲制造也宣布关门大吉——福特汽车(Ford)澳洲公司和丰田汽车(Toyota)澳洲公司宣布关闭澳洲境内的所有工厂。

 

三大汽车巨头的轰然倒下,为澳洲曾经辉煌的制造业画上句号。在造成近6000名员工失业的同时,来自汽车制造业上下游的数万名从业者也面临间接失业。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澳洲联邦政府自2001到2012年期间一直为霍顿汽车公司打了21亿澳币的“鸡血”,却也没能够扭转败局。

 

在汽车制造业之外,零售巨头科尔斯超市(Coles)、沃尔沃斯超市(Woolworths)以及达美乐披萨公司(Domino’s)同样集体深陷欠薪丑闻:

 

1. 2019年6月,达美乐披萨连锁店被曝欠薪丑闻,遭到员工集体诉讼;

2. 2019年12月,沃尔沃斯超市被曝累积拖欠6000名员工近3亿澳币的薪资;

3. 2020年2月,科尔斯超市被曝少付2000万澳币薪资

 

如果这些还不够糟糕,那么近期宣布破产的多家澳洲零售老字号应该能够进一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 时装品牌真维斯Jeanswest

· 潮流服饰品牌Bardot

· 电子游戏零售商EB Games

· 百年居家用品零售巨头Harris Scarfe

 

共计数百家店面遭到关闭,失业员工数以千计。

 

5

乐观,必须乐观!

 

然而,澳洲央行行长菲利普·洛维(Philip Lowe)却信心满满地表示,澳洲历史新低的央行利率(BBSW)和减税政策已经在“暗中”生效,澳洲经济“已经通过一个温和的转折点”,恢复增速指日可待。

 

当被记者问到澳洲百年一遇的大旱和超级山林大火时,洛维行长不假思索地表示,山林大火不会对经济造成影响,反而灾后的重建工作可以刺激当地经济,推动发展。

 

至于本次财报季节过后,又有多少澳洲企业会倒下,我们尚未可知。只希望在市场经济这套“免疫系统”启动之后,能够自然杀死、淘汰劣质企业。而来年的春天,澳洲企业能够迎来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

 

后记

 

笔者在撰文时巧遇一位在澳洲从事园艺建设近30年的企业主蒂姆·霍特(Tim Holt),当被问及其公司是否使用“中国制造”时,蒂姆开门见山地回答:“我这么说吧,中国制造肯定不是最好的,但不是所有工程都需要用特别高精密的零件和工具,中国产的就够用了。”

 

蒂姆从后备箱里拿出一套日产牧田(Makita)电动工具,一边比划一边说:“几十年前的日本制造也是垃圾,用几天就坏,是这么多年以后质量才上去的。澳洲制造的工具么 ,我们休息的时候用,因为休息的时候没活儿干,也压根儿不需要工具,哈哈哈。”

 

参考资料:

https://china.embassy.gov.au/bjng/relations2.html

https://tradingeconomics.com/australia/imports/china

https://www.morningstar.com.au/stocks/article/your-guide-to-february-reporting-season-2020/199241

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au/entry/coronavirus-sydney-cafe-racism_au_5e351595c5b6f26233298ce5

https://www.franchisebusiness.com.au/harvey-norman-coronavirus/

https://thenewdaily.com.au/finance/your-budget/2014/03/05/everything-australia-expensive/

https://www.df.cl/noticias/site/artic/20190319/asocfile/20190319171329/reporte.pdf

https://www.macrobusiness.com.au/2014/01/australias-huge-manufacturing-labour-c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