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手到“战友”,老板们绝境下抱团取暖!疫情冲击澳洲唐人街,餐饮业苦盼雨过天晴

【今日澳洲2月11日电】(实习记者 Sarah)继Eastwood空城后,悉尼唐人街也惨变“空街”。旅华禁令颁布后客流骤减,沿街商铺更是无人光顾,礼品店、奶茶店、餐饮店遭受重创。

“以前排队的餐厅,现在都不行了。”一位路人冲记者摆摆手。

悉尼唐人街(图片来源:今日澳洲APP)

2月7日星期五,悉尼几乎下了一整天的雨,气温也降到了20度。

下午6点,正值就餐高峰,“鳟屋水产”已坐满了人,乔治街十字路口的西人酒吧人声鼎沸。而距离200米外的唐人街,却像被按下了“静音键”……

12桌年夜饭取消8桌,好多海鲜死了

大年初二(1月26日)上午,唐人街某火锅店接到了第一个取消预订的电话。一开始店长张先生并不在意,可电话却像着了魔一样,接二连三响起,张先生开始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当晚,原定12桌年夜饭,取消了8桌,好多海鲜都死了。

前一天,新州首次官宣出现3名新型肺炎病例。当时唐人街几乎所有餐厅都在排队,舞狮队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缓慢前行。 

舞狮队(图片来源:今日澳洲APP)

可就在第二天,这种热闹戛然而止了。不只华人区一下子冷清了很多,市中心唐人街也受到了波及。

唐人街德信街客流稀少(图片来源:今日澳洲APP)

不得已,该火锅店前厅和后厨缩减了一半,很多员工因此“失业”,其中就包括一位干了4年的“老”员工。

李大伯今年60岁,膝下无儿无女,和老伴相依为命。新州没出现病例前,他一直在后厨做帮工,每周工作5天。

去年,老伴不幸查出癌症,截掉了一条腿,靠李大伯在餐馆打工的收入支付生活费。新州确诊病例后,餐馆生意一天不如一天,李大伯的排班也没了。

商家折扣促销(图片来源:今日澳洲APP)

张老板称,只要营业一天,就要支付房租水电、供应商货款和人工,他想破了头皮,也就只能在人工上缩减开支。

现在,李大伯还在四处找工作,可是,因为他年纪大且没有一技之长,而几乎所有中餐馆都没有生意,李大伯也只能闲在家中。

比病毒更可怕的,是禁不住的谣言

现在,张先生每天都在关注澳洲的新增病例,这似乎和他的生意成反比。每增加一个病例,出门吃饭逛街的华人就会更少一些。

但最让他害怕的,还是朋友圈禁也禁不住谣言。

自新州出现病例以来,隔三差五便会有不同版本的谣言在微信朋友圈传开,这对于商家来说就是“毒药”。

1月26日,三个华人区被爆出现病例,华人纷纷抢购口罩。那些没买到口罩的,干脆选择闭门不出,各地农历新年的庆典活动也随之取消。 

一时间华人区风声鹤唳,直接导致Eastwood沦为“空城”,Hurstville和Burwood也冷清许多。

其中,Burwood华人区某酒楼选择暂停营业,微信群立即有人称是由于员工感染病毒的导致;

有人在Rhodes火车站晕倒,也能让人联想到是新型肺炎所致。

悉尼唐人街(图片来源:今日澳洲APP)

“造谣的不用负责任,可害苦了我们这些商家!”张老板气愤地说,有些店家本打算关店减少损失,但又担心被传存在病例,也只能硬撑着开门营业。

1月31日,两名新型肺炎患者治愈出院,张先生得知后又有了点信心,可是往往“一个谣言就又回去了”。

2月2日,一名华人妈妈在墨尔本的甘记兰州牛肉面用餐时,发朋友圈称自己是病毒携带者,餐厅得知后立即决定停业14天,虽然这位妈妈随后澄清自己是“开玩笑”,可餐厅已经无法继续营业了。

因为一句“玩笑”,整家店员工集体失业。

生意下滑90%,新店装修好也没法开业

澳洲旅华禁令未颁布之前,海涛对未来还是有希望的。 

海涛2010年毕业后就一直从事餐饮工作,去年在唐人街开了自己的第一家烧烤店。

海涛称,不同于中餐及火锅店有一定的家庭客户群体,烧烤的受众群体比较小,以年轻人,尤其是留学生为主,受打击程度更大。“生意掉了9成,海鲜已经不进货了”。

本来,顾客来吃烧烤都会点一些酒,一边喝酒一边聊天,可是现在,大家吃完就匆匆忙忙走了,不敢多逗留,导致客单价也跟着降了。 

唐人街某餐馆(图片来源:今日澳洲APP)

“大家都闭门不出,想出来吃饭的也组不起局,所以客单降得很厉害。”张先生也在头疼这个问题。

以前,晚餐时间,烧烤店两层楼都坐得满满的,门口还有人排队,有十多个服务员在忙碌。但现在只有一两桌客人,经理和收银员两个人就足够应付了。

看着空荡荡的餐厅,海涛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恨不得能去厨房帮点忙”。可是厨房的工作人员,备完菜也没什么事可做了。 

原本海涛今年打算悉尼市中心再开两家分店,其中一家分店已经装修好了,可现在也没办法开业了。

悉尼唐人街(图片来源:今日澳洲APP)

“以前看着新店装修,心里还会给自己定个目标啥的,可现在……”海涛称,自己也做过不少餐饮品牌,往往运作成熟之后便会托管,如果后期营业额出现下滑,通过提升品控和服务质量,往往就能把顾客拉回来。

“现在根本无能为力。因为不是你努力做好,就能有生意的。”海涛的语气里更多的是无奈。 

从对手到“战友”,餐馆老板抱团取暖

由于生意不景气,餐饮店老板们之间的聚会反而变多了。

以前各家忙各家,大家平时很少见面,疫情发生后,便经常组团去朋友的店“捧场”,互通有无。

为求“自救”,老板们没少商量对策,有人提议通过让员工戴口罩,增强消费者的安全感,进而提升到店率,但很快得到部分人的反对。

该火锅店就曾经发生过,西人顾客见店员戴口罩上前询问原因,因为西人认为,生病的人才会戴口罩。

不戴口罩,有的客人又会介意,毕竟客人来自四面八方,服务员和客人交流恐有感染的风险。 

张先生也号召大家戴过一次口罩,但治愈病例公布后,张先生看到了点希望,再加上戴口罩会给人距离感,张先生就放松了。

可没几天哪里再次传出新增病例或谣言,他又会对大家严格起来。

“每天神经压得紧紧的,就怕看到媒体爆新病例。”张先生告诉记者。

唐人街某餐馆(图片来源:今日澳洲APP)

虽然在戴不戴口罩上老板们产生了分歧,但有一点却是大家一致认同的,就是店里的日常消毒工作。

该火锅店为客人准备了洗手液、湿纸巾,餐厅定时进行消毒,不少老客户专程从郊区赶来,为了不让客户扑空,至今坚持营业到凌晨1点。

“我们想让敢于出来吃饭的人,有地方聚在一起。”

张先生告诉记者,疫情当下,很多餐厅即使赔本也坚持营业,一定程度上也是出于对顾客的感情。

悉尼唐人街(图片来源:今日澳洲APP)

前天,餐饮老板们又齐聚一桌,这里有刚开的新店,也有开了很久的老店,有合作伙伴,也有竞争对手。

若是放在以前,大家几乎不太可能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但现在他们都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海涛开玩笑说,“如果发现不只是你一家(生意)特别差,心里多少会还会舒服点。”

而如果一家传来了好消息,另一家就会赶紧取经。

老板变送餐员,疫灾下的“再就业”

和唐人街所有中餐馆一样,位于Market City三楼的某中餐馆也遭到重创,营业额下滑70%。

为了让自己的团队“有事可做,有饭可吃”,2月5日,老板金先生在微信发了一条朋友圈,原本只是想为送餐平台送不到的偏远地区送餐,没想到却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最初只有三四个客人下单,由金先生亲自送餐,后来下单的人越来越多,金先生就拉着自己失业在家的导游朋友“再就业”

导游送餐员(图片来源:供图)

导游朋友出车出人,金先生出菜,送餐也不收派送费,金先生还要给司机发工资。这么算下来,金先生其实是不赚钱的。

“不图送餐赚钱,只想让团队有事可做。”金先生称,他现在早上一睁眼就能收到十几条信息,一直回复到中午。

上周末暴雨,群里有人让司机开慢点,有人主动提出要付派送费,更多的人,晒出一张张就餐图,给餐馆加油鼓励。

后备箱保温盒(图片来源:今日澳洲APP)

也有“自我隔离”的家庭下单,他们会主动告诉金先生自己在隔离,并将钱放在花盆下面,让送餐员自取,他们的自觉也让金先生很感动,“澳洲因为他们的自觉,而变得更加安全”。

从老板,到送餐员,再到客服,他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忙,收到的感谢,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

下午4点,五辆载着热腾腾饭菜的汽车从Market City出发,驶向四面八方。像一张网,用力归拢着华人的心。

结语:

雨过天晴,唐人街的人逐渐多了起来。

澳洲境内连续几天没再出现新增病例,老板们稍稍松了口气。

不少人结束了14天的隔离,重回工作岗位。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希望尽快好起来,再这么下去,很多店快扛不住了……”

珀斯福利Coupon

可直接出示本电子版Coupon使用!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福利


推荐阅读

晚上看最西澳!

白天看今日珀斯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