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尔本这400多位华人,我们欠他们一个头条!

难达成一致!拒绝联邦建议,各州继续网课!澳洲父母大呼:快返校吧!

随着国内大部分地区病例清零,部分学校也已经正式开学。 孩子终于送回学校,很多家长都是头也不回地马上离开,表示只想一个人静静。 而在澳洲,一切才刚刚开始。 本周复活节假期刚结束,莫里森在发布会上就表示还是支持应该开放学校,根据联邦政府首席卫生官


守望相助!


,全球各地的地标建筑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亮灯活动,

用灯光向医护人员
表达敬意和感谢

美国田纳西州的摩天轮:





加拿大的国家电视塔:






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基督像,还穿上了医生的职业装:




全澳80多座建筑也加入了其中



这是墨尔本的Alfred Hospital:




这是悉尼的市政厅:




这是凯恩斯的Northern Beaches:




灯光亮起,
满怀敬意!

在这场全球疫情中,各国的医护人员付出了最大的努力和牺牲。



他们不仅昼夜奔走在抗疫一线,
救治感染的患者,
而且自己还随时面临被感染的风险



据统计,截至目前,维州累计确诊病例1302例,


这其中就包括7家医院的
至少157名医护人员!



按比例来算,

维州超过1/10的病例
都是医护人员…



和其他国家一样,
他们中的很多人,
也都是在工作中感染的…

而感染的一大原因就是:

缺少足够的防护



自疫情发生以来,维州以及整个澳洲的医护人员就一直面临

口罩、防护服等物品
严重短缺的问题!



有的医护人员一次性口罩重复戴好几次,



有的GP只能自己花钱去买防护用品,




有的医生连做手术的时候都没有口罩可戴,



还有的甚至只能用垃圾袋、回收材料、甚至是$2的一次性雨衣当防护服…




推广:

点击上方图片,了解澳洲首款美肌含片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防护用品,维州甚至专门成立了一个由首席卫生官领衔的特别小组,负责发布指导方针,

告诉医护人员
谁应该戴口罩、穿防护服,
谁不应该





药房的工作人员,以及进行初步筛查的医护人员或许都不能穿任何防护用品,

甚至连口罩都不能戴…



这无异于让他们
暴露在病毒的包围之下,
下一秒就可能被感染!



在疫情面前,
医护人员冒死逆行,
守护我们的生命和安全。

可是他们自己却因为缺少防护
而一个个倒下…

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面对这种情况,
很多人都自发地站出来,
为医护人员筹集防护物资。

这其中就包括墨尔本400多位华人!



用实际行动做医护人员的坚实后盾


这400多位华人来自同一个微信群。
群里的成员
要么自己本身就是医护,要么家人朋友是。



比如其中一位成员伍东扬博士,她曾担任澳洲国防航空研究所的所长,
24岁的儿子现在是澳洲一名急诊科医生。

还有另一位成员林琳,
她的爱人是一名正奋战在墨尔本抗疫一线的麻醉师。



正因为这样,所以群里的人都非常关心澳洲的疫情形势。

而通过家人以及群里其他医生,大家也了解到,

维州的医护人员急缺防护物资,
有些基本上是在裸奔,
连防护服都没有!

在这样的情况下,
医护们不只是担心自己被感染,
更担心自己会传染给更多人。



因此,在3月份澳洲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有志愿者联系了国内的防护物资,希望澳洲政府采购过来。

这些物资
有中国政府认证的资质,也曾用于武汉一线的防疫,还为此专门申请了澳洲TGA认证,只为了能早日用到澳洲抗疫一线。




但是澳洲政府迟迟没有动静,而其他国家也在大量采购中国的物资,大家非常着急。

于是,群里的人经过商量决定:

成立一个公益组织,
自行募集资金从中国采购物资,
并以最快的速度运到澳洲,

捐赠给维州各个定点医院,
解医护人员的燃眉之急。



在400多位成员的齐心协力之下,3月28日,

名为MedFamily的公益组织
应运而生



为了之后的捐赠合法合规,4月5日,MedFamily注册成为NGO组织。



推广:

60万人离开澳洲!史上最大人口暴跌!澳洲经济更惨了!

人口红利消失~ 虽然澳洲的疫情形势在逐渐好转,但是疫情带来的副作用却会持续。 最大的副作用之一就是: 澳洲将会经历 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口下降! 经济也会再次受到重创! 据代理移民部长Alan Tudge透露: 受到澳洲政府关闭边境的影响,单是在今年前3个月,就

来自墨尔本各行各业的
400多位华人
包括律师、会计、公务员等等,
也都加入其中,
不计报酬,不辞辛劳,
当起了志愿者。


大家迅速行动起来。


有人负责筹款、有人负责TGA认证、有人负责联系捐赠医院、有人负责华人外联。

虽然过程十分繁琐,
工作非常劳累,
但是每个人都心甘情愿!



宁波同乡会、苏州同乡会、东南墨尔本校友会、同济墨尔本校友会、中山大学澳洲校友会、Carey家委会、澳星集团这
7个华人团体和170多位爱心人士
的捐赠下,

不到一周的时间,MedFamily的志愿者们就募集到了
20万澳元
的善款,并从中国采购了
具有TGA认证、符合医用标准的一批防护物资。



包括:

1040件防护服
21600个N95口罩
1000套隔离衣
总价值超过15万澳元



4月14日、15日,志愿者们按照医院的急需程度,

已经把这批防护物资
捐到了墨尔本6家医院



包括:

Austin医院




St Vincent医院



Box Hill医院



Northern医院



Western医院



Royal Ear and Eye医院



收到了
1000件隔离衣的眼科医院
表示,

目前医院
只剩下50件
隔离衣的库存,一旦用完,手术都只能取消。

而这1000件隔离衣
是医院目前为止收到的
最大一笔捐赠!




对于这些及时送来的“救命物资”,
各个医院都惊喜万分!



皇家眼科医院的COO Jenni Bliss专程向志愿者们表达了感谢,



“非常感激,让我们有所防护。”




Western Health:非常感谢Medfamily社区对我们的捐赠,你们的支持让我们前行!



Northern Hospital的麻醉科主任也特别写来感谢信,提到这些华人捐赠的初衷让人感动:我们都生活在澳洲,不管来自哪里,不管背景如何,人们都要守望相助。



不过在MedFamily的志愿者们看来,真正应该感谢的是这些医护人员!

是他们没日没夜的奋战,
才有了我们大家的安全!

所以,为了更好地表达对于一线医护人员的敬意,在捐赠之前,

志愿者们还组织
墨尔本的华人小朋友们
画了一些画,
贴在每一箱捐赠物资上面。



短短2天,40多位华人背景的小朋友都拿起画笔,画下了一幅幅虽然稚嫩、但却满含敬意的画作。



上面还写着:



谢谢所有的医护人员!
谢谢你们的辛苦工作,
请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安全!




感谢所有的白衣天使


其实除了MedFamily之外,墨尔本还有很多华人和团体都在积极为医护人员募捐。


有一位墨尔本的
华人妈妈Sophie Sun在Gofundme上发起筹款活动,
筹集$6000为医护人员购买防护物资。初衷是想将疫情期间给孩子办生日派对的钱节省下来买物资捐给医院。



结果,很多华人妈妈都慷慨解囊。



4月16日,
白马区的亚洲商会也给The Alfred医院捐赠了一批紧缺的防护物资。


维州州长也在社交媒体上登出了一个孩子写给维州救护车的感谢信。




我们常说,
越是在这样特殊的时期,
我们越是要守望相助。

在疫情中,医护人员逆行而上,救死扶伤。

而我们虽然不能和他们同行,但是也在用我们自己的方式,站在他们的身后,默默守护。



医护人员用专业和敬业
救治我们的生命,
墨尔本的华人也在用善良和慷慨
做他们最坚实的后盾,
让他们知道,
他们从不孤单!



通过这样的行动,他们也希望能为澳洲的华人社区树立正面的形象,让澳洲人知道,

我们是澳洲社会的一份子,
我们一直在为澳洲的抗疫
贡献自己的力量!



维州各医院曾表示,此前已经有不少华人及华人群体打电话给医院,想捐赠物资。

但是物资的认证信息和参数不全,难以用于一线。

而MedFamily的物资
都是有资质认证的,
可以放心使用。



接下来,MedFamily表示自己的下一步是继续捐赠,还有大约
26万澳元的防护物资,
等待筹款捐赠。


前天去医院捐赠时他们了解到,经常接送确诊患者的
救护车也非常缺ICU级别的防护物资。

所以下一步,MedFamily会考虑给救护车系统捐赠。



如果大家也想为澳洲抗疫、
为医护人员出一份力,
可以联系MedFamily。
















澳洲一城市决定断绝和昆明友城关系!称没有真正的友谊!现已招致疯狂谴责!

又搞种族歧视?! 周二晚上,新南威尔士州最大的内陆城市沃加沃加市(Wagga Wagga)市议会进行了一场投票,引起了国内外的巨大争议。 投票内容是,沃加沃加市决定断绝与中国昆明市的友好城市关系。 最终投票结果是: 4票:3票 以微弱的优势,通过了沃加沃加市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