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应该向女孩道歉,而不是读者

留学生回忆包机归国经历:终于, 我坐上了从纽约回国的飞机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大纽约吃货小分队 ID:chihuonyc 回国这件事,我一开始想都没想过。朋友跟我谈起如果能回国一定要趁早的时候,甚至有些嗤之以鼻:来都来了,还做逃兵不成。 我心想这事有多难,不就是呆家里,不出门,轻症的时候赶紧吃药,压下去就没事了。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为你写一个故事


ID:raistlin2017


关于之前讨论过的鲍某明性侵案,这两天有了新的发展。

先是专家出来,表示这件事中“女孩母亲监护失职”:



然后鲍某明的姐姐,出来表示,女孩和鲍某明,不是养父女关系:




这些都在试图淡化鲍某明在这次事件中的责任,而就在今天下午,财新网更是洋洋洒洒写了一篇报道,最后的结论是:


这更像是一个自小缺少关爱的女孩向“养父”寻求安全感的故事。



文章中列举了女孩和养父的种种聊天记录,比如女孩会对养父说“亲爱的大坏蛋”,会给鲍某明发消息说“想你了”,以此证明女孩也是爱着她养父的:




这篇文章,有一点是可贵的,因为它提供了这件事中另一方,即鲍某明的发言,让整个事情不至于成为单方面的自说自话。

用通俗的话来说,有人出来对线,总归是好事。


但看这些专家、记者说的:

鲍某明是好心收养,也是想帮帮她们母女。

女孩从小就招人烦,没人要她,真的可怜。

鲍某明好心好意对她,最后被她反咬一口。

甚至这篇文章的作者,在写完文章后还对公众喊话,表示:


这就是小女孩13岁找了个sugar daddy的故事。





我不喜欢这篇文章,更不喜欢这位作者对涉事女孩的评论。

因为文章几乎全部都是站在鲍某明的角度去说话,而且对涉事女孩充满了各种攻击。

合着你们的意思是。

这件事里,鲍某明才是受害者??

总之在这些文章里,在这些报道里,鲍某明太可怜了,不但被一个14岁的女孩耍得团团转,而且记者一直在帮他强调”恩将仇报“几个字。


乃至于看了财新的报道后,有网友对我评论道:

这就是一个二奶想转正的故事。



这是微博,微信就更多了,针对那位女孩的,什么难听的话都有,我就不放出来了。

我并不是什么大博主,如果我这里都能收到这样的评论,很难说有多少人被影响了。

那真是恭喜作者。

你又成功污名化了一个“不完美受害者”。

这是我最不想看到的。




1,女孩14岁的时候,鲍某明有没有和她发生关系?

有。

无论南风窗的报道还是财新的报道。

无论鲍某明那里提供的说法还是女孩那里提供的说法。

都承认了鲍某明在女孩14岁的时候就和她发生了关系。

那我就奇怪了,你们口中的大善人,怎么帮助女孩帮助着帮助着就帮助到床上去了?

文章反复强调女孩缺爱。

那14岁女孩缺爱,给她爱的方式就是和她上床?

恕我不能理解。

别说“正常男人都会犯的错”。

我也是正常成年男人,无论女孩自愿与否,我都绝对不会和一个14岁的女孩上床——我觉得这应该是2020年正常成年男人的共识。


别说被女孩骗了。


合着你们相信真的相信,一个有权有势有社会地位的成年男子,被一个14岁的女孩骗上床,还被女孩骗得用胶带缠她?

被提什么”生命之光、灵魂之火“,那是《洛丽塔》里的,是文艺作品。


文艺作品是无法拿来类比现实的。

总之这个案子中。


如果女孩不愿意,是强奸。
就算女孩在他的诱导下愿意,那也是诱奸。

无论如何都不会是女孩做错了。
无论如何鲍某明都不无辜。

别说他别无选择。

他本可以拒绝。


2,女孩为什么要说那些亲昵的话?


很多人觉得,女孩都说那些亲昵的话了,代表女孩爱上鲍某明了,所以鲍某明是没有错的。

但我想反问一句。

一个女孩子,14岁跟一个40多岁的男人发生关系,然后一起生活了3年多,中间没说过那些好话的可能性有多大?

后来不剧烈反抗,就代表开始时的行为是正当的吗? 

或者退一万步说,就算女孩愿意,你一个四十多岁的大人真的就能和一个14岁的女孩发生关系吗?

真的可以类比的,是台湾的林奕含事件,因为她是把自己13岁时亲身经历的性侵事件,写成了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热爱文学的少女,却遭到老师李国华的侵犯。当她因此陷入震惊、痛苦和不解时,李国华又用文学安抚思琪,并使她相信,这就是老师对她的爱。思琪面对老师的侵犯与凌虐,能够说服自己活下去的理由,是把这种罪行理解为“爱”。

她写道:

“会说服自己爱上施暴者,这样就不会觉得自己太脏,就不会那么痛苦”

但我们都知道,这其实不是爱。

房思琪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也明白,这并不是爱。

所以她痛苦,她纠结。她在”爱李国华“和”恨李国华“之间反复挣扎。最后还是因为无法承受而发疯了。

如果你们觉得房思琪的心态,终究离我们太远,那微博上这位网友的现身说法应该更能说明问题:



这样让女孩痛苦的畸形关系,是爱吗?

不是。

那既然房思琪的心理我们能明白,微博网友的心理我们也能明白,怎么放到了兰儿(或者说李星星)身上,就不明白了呢?

少女的敏感、多疑、纠结,对世界的恐慌,以及所谓的“缺爱”,被一个没有良心的成年人利用,最后伤害到了少女。

而少女在痛苦中开始了纠结,于是一会想把鲍某明抓起来,一会又不想鲍某明收到伤害。

这不是和财新采访的状况很像吗?




这显然比“sugar daddy”论来得合理得多。因为如果她真如财新作者所写,是想找个sugar daddy,根本不会报警,也不会弄得人尽皆知。

然而这种更合理的可能性,却没有被阴阳怪气的人考虑到,他们觉得兰儿就是坏人,和有钱人在一起就是图有钱人的钱财。一开口就是“sugar daddy”,一开口就是“二奶转正”,是不是欠缺考虑了呢?

人类追求的进步文明,就是逼着那些孤寡老人放弃救治同意去死?

美国密歇根州一名确诊老人死前向语音助手救助了40多次,无人回应。直到她死后这些录音才被她的家人发现; 英国多地养老院及诊所向患者发放“放弃急救同意书”,那些拿到同意书的老人称,感觉自己提前被判了死刑; 意大利一家养老院疫情爆发后遭遗弃,87名老人


事实上,出现这种喜怒无常的状态,恰恰是心理出现问题的表现——况且鉴定也显示,兰儿已经是重度抑郁症,而且伴有PTSD。

这明明是受害者的苦难。

是值得我们细心呵护、值得同情的创伤啊!

结果现在却成了某些人指责受害者的武器。

立场怎么可以偏至此?

怎么可以残忍至此?


3,这样,是不是太不平等了?

我承认,无论我之前写的还是南风窗之前写的,也都带立场,也都偏向受害者那一方。

有人在问,这是不是太不平等了?


我建议你们在这样问之前,不要忽略女孩和鲍某明接触的时候才13岁,第一次和他发生关系的时候才14岁。

不要忽略,女孩没怎么上过学,而鲍某明是知名律师,是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大佬。

不要忽略双方巨大的年龄差距和巨大的人生阅历差距。

然后再来讨论所谓的“不平等”。



4,所以鲍某明就一定有罪吗?

这分法律上和道德上。

法律上,我前天的文章有写:



鲍某明是否有罪,这要看司法机关怎么看。如果警方再次调查,依然觉得证据不足,而且这件事也确实证据不足,那尊重程序正义,鲍某明就是没罪的。


但鲍某明的无罪,不是兰儿的错。

只是因为法律就是法律,我们不能通过临时改法律去惩罚一个人。

如果法律有人格,它应该感到羞愧。

正如我之前说的。

这件事,除非最后证明出来,他们并没有发生关系,一切都是女孩捏造。否则只要鲍某明在女孩14岁那年和她上床,在舆论上就不存在反转,我就永远不可能站在他那边:



我本来以为这会是一个共识。


没想到还真有那么些人,一定要证明是这个女孩在勾引男人,一定要证明男人没错,是女孩错了,除了财新这篇报道,我已经见过七八种洗地姿势了。

有说这就是仙人跳的。

有说这是忘年恋的。

有说这是古代“以身相许”的美好爱情的。


有说这是心机女孩贪得无厌,想要大叔的钱的。

甚至有说女孩给男人下迷魂药把男人强奸的….

大开眼界啊。


真的是大开眼界啊。

我算是理解为什么全球每8个被性侵的人,只有一个会去报案了。

一个孩子,无论是被强奸还是诱奸,终究是做错了。

结果去报案,依然会被这样围攻。


更何况其他成年女孩呢?





新闻|故事|留学生




排版|奶泡




新闻|故事|留学生



排版|奶泡




疑似留学生高烧却得不到检测而亡,同时美国大批医生警员殉职…

最近社交媒体上流传着几张疑似留学生吐槽在美国有了症状却得不到检测的聊天截图。 很多人对此保持怀疑态度。 因为美国对外宣称民众只要有了症状,联系医生都可以得到快速的检测。 然而真相是,这位疑似留学生并不是个例 在美国想要检测至今都不是那么轻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