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到这句话时,23岁的高宝瑩已经是第80次被澳洲公司拒之门外了。
要知道。
不久之前,她刚刚被自己的雇主放了鸽子——在为一家欧洲公司进入澳洲市场做了五个月的准备工作后,对方告诉她,我们决定放弃澳洲了。
“所有的公司几乎都拒绝了我,只因为我不是澳洲公民也没有永居!
哪怕我有合法的工作签证都不行,”回想起当时的窘迫,高宝瑩露出了一丝苦笑。
她的选择,恰恰相反。
”
然而不同之处在于,所有的餐食都以折扣价出售,而且没有送货功能,需要用户自取,以此避免送外卖所造成的额外碳排。
并成功获得了超过目标200%的资金
,高宝瑩因此成为澳洲媒体的宠儿。
简朴的童年,节俭的理念
那时候在他们的家乡没什么盼头,经济不景气也找不到工作,于是两个人都动了外出的心思,离开家乡,前往澳门,”高宝瑩说。

再加上到澳门没过几年就有了我,所以小时候家里其实还蛮俭朴的,”高宝瑩回忆。
“比如买了一只鸡,肉剔下来做菜,骨架不能丢,还要拿来熬汤的,”高宝瑩笑着告诉记者,“再比如我们如果难得出去吃饭,剩下的菜是一定要全部打包带回家的。
虽然我爸爸后来创业成功,事业有成,但这个打包的习惯还是一直伴随着我们。
”
“我没想到澳洲这里对食物的浪费这么严重!
我和一些咖啡厅的老板交流过,有的餐厅每天至少丢弃超过十份没卖掉的食物!
”高宝瑩说,“我指的是可以吃的,质量很好的食物,而仅在墨尔本,就有数以千计的咖啡店和餐厅,想想这是多么大的浪费!
”
澳大利亚人每年会将730万吨的食物送进垃圾场,
相当于每人每年就丢弃300公斤的食品垃圾。如果把这些浪费的食物装进垃圾车,足足可以塞满450,000辆!相当于从墨尔本到新西兰还可以往返的距离!”

于是我直接就联系了他们公司,问他们愿不愿意来澳洲发展,我愿意与他们合作。
”
突然“失业”,被迫创业
高宝瑩回忆起当时,笑着说自己“整个人都懵了”。
免费做了三个月啊,
然后真的觉得自己毕业之后就会在这里工作,结果对方说撤就撤了……”高宝瑩回忆道。
但高宝瑩并不这么觉得。
我还年轻,有的是犯错和学习的机会,就算失败,也可以重来,”高宝瑩告诉今日澳洲App记者,“没什么好怕的。
想到这里,我就和家人摊牌了。
”
但是看到了女儿的坚决后,一家人转而为她提供了全力的支持。
在得到了对方的支持和认可后,她开始只身筹备这件事。
她找了几十个外包团队,一家一家的讨论,一家一家的对比,闲暇时间则用来学习编程语言、产品管理和用户界面设计,每天只睡4-5个小时,直到选定合适的程序外包商家。

自己去和餐厅、咖啡店谈。
高宝瑩每走进一家店里就要和经理沟通,她听到了很多的“No”,但她同样听到了很多的“Yes”和“Let’s do it”。
或许是因为她直爽的性格和坦诚的态度有一种奇妙的亲和力,很多老板和她聊着聊着竟然就成了朋友,爽快地加入到她的项目中来。
“我不怕竞争,我期待它们”
随后迅速卖出了第一份餐食。
第一周,100份,第二周,200份……
”

Bring Me Home在众筹网站上成功募集到了40多万澳元的资金
,而高宝瑩一开始设定的融资额,是20万澳元。


在这之后,我们希望能够打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与食品工业的上游合作,从而更好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
而且,他们如果做得好,对我们也是一种鞭策。
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
杨文理
今日哥推荐阅读
热门资源同步上线
热门博主解说电影
体育直播稳定不卡
海外看片用看TV足矣!
好想看片?好想看片?
赶快长按识码看片吧!
点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