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绳子,我想自杀!”澳洲9岁男孩屡遭校园欺凌,妈妈哭泣寻求帮助!


















































 
点击上方澳洲小学关注我们

一位精神崩溃的妈妈录下了一段令人痛心的视频,视频中记录了她九岁的儿子因为侏儒症遭受校园欺凌,乞求用绳子自杀。

她还把视频分享在了社交媒体上,一方面想寻求更多帮助,另一方面想要家长们意识到校园欺凌的严重性。



饱受校园欺凌的9岁男孩想自杀



来自布里斯班的Yarraka
Bayles周三在把儿子Quaden从学校接回家后,拍下了儿子在车里哭泣的画面。

他告诉她的母亲说:“给我一根绳子,我想自杀。

Quaden还说:“我想在自己的心脏刺一刀……我想找个人来杀我。

还抓着自己的脖子说:“我想死……我想结束我自己。

这位母亲没有透露最近这起欺凌事件的细节,但之前曾表示她的儿子被班上同学起哄叫“侏儒”。

去年,她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儿子三年前第一次试图自杀,当时他只有6岁。

“说实话,我非常震惊,他才6岁。”

这位母亲说,她的儿子曾多次试图自杀。

“我跟他解释过,一旦你走了,就再也回不来了,但他还在试图这样做。”

她还说,儿子的祖父和同父异母的弟弟死后对其影响很大。

“他想,如果他上了天堂,就会和他们相聚在一起。



母亲向网友求助



Bayles女士之所以选择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分享这段视频,是因为自己没有办法,想要寻求帮助,也想
以此提高人们对欺凌
影响
的认识。

她说,通常情况下,她会尽量将这种痛苦的时刻保密,但她觉得自己别无选择,只能将其公之于众,寻求解决办法。

“我尽量表现得积极坚强……但这就是校园欺凌给一个9岁孩子所带来的的影响啊!”

在上传这段视频前,她说:“我刚把儿子从学校接回来,就目睹了一场欺凌事件,我给校长打了电话。”

“他还只是一个9岁的孩子,只是想上学,接受教育,玩得开心,但现在却遭受着一次又一次的欺凌、奚落、辱骂。”

当Quaden伤心哭泣时,Bayles女士向观看视频的人寻求帮助。

“那么,观看视频的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她声音颤抖地说道:“我需要更多好的建议,我也想让人们知道这对我们这个家庭的伤害有多大。”



引起极大关注



这段令人难过的视频上传社交媒体后被观看了几百万次,
Bayles女士收到了众多人支持她的信息。

All Stars NRL 队最近联系到了这个家庭,并邀请Quaden去球场观赛。

这名9岁的小男孩和NRL的明星 Latrell Mitchell 一起拍照。



无法忽视的数字



2017年,由青年心理健康组织 ReachOut进行的调查结果发现,有23%的人表示在过去一年遭受了欺凌。
其中,约52%的人在学校遭受欺凌,25.3%的人在工作场所遭受欺凌,25.3%遭受网络欺凌。

只有一半人寻求帮助,其中约48%求助于父母,33%求助于朋友,28.7%求助于医生,24%求助于老师。

不寻求助的原因是怕尴尬,害怕被视为软弱,感觉自己可以解决,以及认为问题不严重,无法需求帮助。

5年级和8年级的学生群体中,遭受校园欺凌的比例最高,分别高达32%和29%%。

在网上欺凌他人的学生中,83%也会当面欺凌他人,而在网上遭遇欺凌的受害者学生中,现实中被欺凌的比例也高达84%。



父母应该怎么做?



2013年的一项分析发现,
温暖、支持的养育方式是一种保护因素,负面养育是孩子在学校遭受欺负的风险因素。

拥有温暖的、相互支持的家庭关系也有助于缓冲孩子受欺负带来的负面情绪后果。这意味着当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支持时,他们不太可能会遭受欺凌。

当在学校里遇到不顺的事情时,他们也可以向家里的人求助,这有助于他们应付面临的问题。

研究还发现,父母还可以通过另外两种方式对孩子与同龄人的关系产生积极影响:一是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二是积极支持孩子的友谊。

  • 该如何帮助孩子呢?

如果你的孩子和你讨论学校其他同学的问题,这是一个好消息。孩子们通常不会告诉任何人自己被欺负的事,因为这让他们感觉到羞耻或者担心父母会如何回应。

当孩子向父母提出问题时,父母们应该停下来并认真倾听,这一点很重要。但如果父母开始情绪化或者反应过度,可能会阻止孩子进一步吐露心声。

如果孩子不交流,但可以通过一些迹象来观察他们是否在学校遭受欺凌。这些症状包括企图逃避上学或者社交场合更敏感、情绪波动大,进食和睡眠的变化以及无法解释的身体症状。

如果孩子表现出上述任何一个症状时,父母都应该温和地询问孩子,了解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进展如何。

不管孩子是否被欺负,父母都应该支持孩子的友谊,这是对孩子持续的心理健康和幸福的一种投资。这意味父母应该给孩子留出足够的时间和朋友交流,了解其他父母,以此来支持孩子的人际关系。

当孩子对其他孩子的行为感到不安时,父母就需要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帮助孩子解释情况并决定做什么。如果孩子能够平静地站起来,问题往往都能得到解决。而父母可以尝试帮助孩子如何练习做到这一点。

父母也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如何忽视小问题,加强与善良孩子的友谊,解决正在发生的冲突,并在有需求的时候从老师那里获得帮助。

  • 该如何与相关人员沟通呢?

如果孩子不能自己处理一个令人痛苦的问题时,那么父母必须为孩子沟通。

如果孩子在学校遇到问题,家长首先联系孩子所在的学校。如果问题是与班上另一个孩子,就需要找孩子的老师;如果问题涉及的更广泛,那么就去找学校管理层。

当父母来到学校时,应该仔细考虑一下自己想要说什么,这点很重要。

学校很容易在欺凌问题上采取守势。但父母应该保持冷静,准确地表达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孩子是如何受到影响的。家长可以请求帮助来改善这种情况,然后核实处理的进展情况。

当欺凌发生,有其他成年人譬如校外看护人员、体育教练、舞蹈老师等在旁边时,家长可能需要他们进行交谈。

如果孩子是朋友或者家人的监督下出现问题,情况就会变得更加敏感。同样的原则也需要你平静地请求其他成年人的帮助,而不是责备他们或者贬低他们的孩子。

有时候,你可以从承认孩子问题开始,并建议你们可以共同努力帮助他们。

一般来说,如果你与学校里另一个孩子的父母没有良好的关系,而贸然去和他们沟通可能是个危险举动。

这个方法不太可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导致激烈的冲突。这可能会恶化孩子之间的关系,使学校更难解决这个问题。

  • 如果不起作用怎么办?

有时,尽管父母尽了很大努力来支持他们的孩子,并向学校寻求帮助,但欺凌仍然在继续。持续的欺凌对于任何孩子来说都会构成不可接受的伤害。

如果你的孩子正在遭受欺凌带来的痛苦,而学校并不理会你的要求,不去处理这件事,需要考虑其他选择-包括去高等教育机构反映,向警方报告身体攻击或者网络欺凌案件。

家长也应该考虑是否再重新选择一所能够为孩子提供过更好教育的学校,但让孩子去参与这个决定是很重要的。

电影里,《少年的你》曾这样写道:每个班级都是一个小社会,有性格张扬的,有庸庸碌碌的,还有安静内敛的;有特立独行的,有普普通通的,还有看不见的。

而嘲笑和排斥从幼儿园开始,谁说人之初性本善呢,谁让“他们只是孩子”呢,孩子的等级划分、拉帮结派和打压异己,偏偏是最原始最残酷。

陈念在经历一系列挫伤后曾疑惑道:“为什么从来没有一节课教过我们,如何变成大人?

郑易告诉陈念,“成长就像是跳水,河里会有石头和蚌壳,都可能会伤到你,但你还是要往下跳。

但谁知道他们在脱变之前的恐惧和困惑呢?

所以再次呼吁家长们,关注孩子的成长不能仅仅着眼于他们的成绩、身体的健康,还要关注他们心理健康,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的困惑……

既是为了避免走入歧途,也是为了避免受到伤害!

介于目前严重的疫情形势,为了方便返校的学生家长更好地应对当前的疫情防控和最新的政策信息交流,在这里为大家建立了一个澳洲家长返校防疫交流群:

无论国际生还是当地生,欢迎家长扫码!对防疫防控和本周刚刚开始的返校潮进行即时交流!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内容,欢迎留言分享,或者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澳洲小学群”和家长探讨孩子教育问题。

如果,你想了解公校的更多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公校小姐姐了解。

如果,你想了解私校的更多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加私校小姐姐了解。

群满,下方张小花微信拉你入群。

想要了解澳洲小学更多资讯,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澳洲小学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