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辗转28小时回国,一路不吃不喝不摘口罩,这才叫高素质!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INSIGHT视界 ID:weinsight 原作者:甲乙丙 到今天为止,全球疫情依旧在持续爆发中,没有丝毫减弱的趋势。 截至目前,国外累计确诊人数已经超过十万。 与此同时,选择回国的华人和留学生也越来越多,这当中,也出现了个别人无理取闹

一名澳洲旅客在机场看着现已稀疏的澳洲航班。图源:雅虎新闻
截至目前,全澳累计确诊535例,新州269例,维州94例,昆州94例,南澳32例,西澳35例。另有塔州7例,北领地1例,首领地3例。
澳洲总理莫里森再次发布重大讲话,即日起劝阻澳民出境,禁止100人聚会。
澳元跌破4.2,恐慌继续,超市抢纸风波不断,wws店员被刀刺伤。但好在澳洲还有正能量一面。
整个澳大利亚累计确诊达到了535例,其中新州依然“鹤立鸡群”,
莫里森总理最近在电视上曝光的次数越来越多,每一次上镜都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总理郑重其事地表示,澳大利亚要开始一本正经搞禁令了!
在此之前,澳大利亚颁布的很多防疫措施都像在给民众口播一场精彩的哑剧,
-
没有必要情况,澳大利亚居民不要出境(Do Not Travel)。
-
昨晚上,华人朋友圈盛传澳大利亚可能封国,
原因是澳洲呼吁海外澳洲人尽快回国。
然而这则消息在昨晚遭到了卫生部长Greg Hunt的官方辟谣,
他表示,让澳洲人回国是由于其他国家的封闭政策可能导致澳洲国际旅客旅途坎坷,同时澳洲航线变化太大,削减太多,
然而在今晨,澳洲政府就宣布——所有澳洲居民不要出境,
“不让居民出境(Do Not Travel)”这则政策是澳大利亚Level 4旅行禁令(Ban),
莫里森表示,这是澳大利亚国历史上第一次全面颁布禁令。
禁令刚出,墨尔本就举办了300人的裸骑聚会…说到响应号召,还是澳洲人民速度快啊。
禁止所有100人以上封闭场所聚会,禁止所有室外500人以上聚会。
除了大学学校的Lecture和一些固定机构之外,小编暂时没想到还存在什么样的室内100人以上聚会,
“但学校,大学,机场,公共交通,医疗和紧急服务设施,养老院,监狱,法院,议会,超级市场和许多工作场所除外。”
除非有确诊病例,否则学校不会关闭,但不允许任何规模的团体访问学校。
这次的“100人禁令”很有意思,先是禁止室内100人以上聚会,
然后给社会上大多数最可能出现100人以上聚会的机构豁免。
当然,政府有政府自己的想法和顾虑,作为民众应在监督的同时给予政府理解,至少赌场不在豁免之列。
否则任何政策也只像对牛弹琴,弹给牛听的琴,选什么曲子就不重要了。
今天已是3月18日了,往后半年时间内,澳洲民众皆无法踏出国门,
从现在起往后半年,悉尼人还要度过Good Friday,Easter长假,Anzac Day,女王生日,劳动节…
然而这些从前显得五颜六色的假期都会因禁令而大“禁”失“色”。
Qantas曾经在我们的假期中承担了单飞、双飞、直飞、往返飞的角色,
如此一来,维珍航空还在运营的,
也就只剩50%的国内航班了。
维珍澳大利亚航空首席执行官兼董事总经理保罗·斯卡纳(Paul Scurrah)表示:
“(这)要求我们采取重大行动,负责任地管理我们的业务,同时平衡旅行者的需求并支持澳大利亚人的福祉。”
-
澳洲不会封国,所有禁令可能到6月,可能无限期执行,视情况而定。
-
-
-
-
-
-
-
偏远地区老年议员不用来参加内阁会议,在家呆着就好。
-
今晨的Town hall火车站
,作为悉尼CBD最繁忙的交通枢纽之一,如今冷清得跟鬼城一样:
平日里,工作日的Town Hall火车站里,充满了上班族、出勤者、学生、游客,
超市里虽然“沙场秋点兵”,但悉尼大型商场们就要“长河落日圆了”,
以前,二楼是个人头涌的地方,随处可见“二楼男宾一位”,
奢侈品店里,连个人影都木有,
此时有顾客才是最大的奢侈。



现在可是大中午,正是各大白领中午出来吃饭偷溜出来逛街的时候,
这条耗了5年、废了20多个亿建轻轨、为刺激消费、带动周边商铺的商业步行街,
以往卖艺小哥身边都会有大量群众围观,
现在没人了…
现在去店里,可以享受到
“一进店,全店的柜姐都来服务你”
的vvvip待遇;
微软也关门了,门口的“Windows”迎不进日光了。
大家不要误会,真的不是小编随便在网上找的店面概念图;
隔壁的HM
,包场shopping的待遇,你值得拥有:
新开的潮牌店,以前门口队伍排场龙,
为抢一双鞋,不惜大打出手。
现在,一个人都没有,明显都去抢厕纸了,
潮流真是一个循环。
连food court的人都少得可怜,
似乎大家真的不敢出来吃饭了。
所谓早期的鸟儿有虫吃,起早些去逛超市,总该有多些收获了吧。
无论是我的小推车还是前面小姐姐的小推车里,皆货单伶仃,
摆肉的货架上没有肉,摆纸的货架上没有纸,摆药的货架上没有药…
这也难怪,毕竟所有人都想做一只“Early Bird”,
按照澳洲超市Coles日前所做的决定,从今天起,Coles也将在早上7点实行“老年人一小时”购物时间,
进门不到五分钟,超市里百里无货,唯剩货架瑟瑟发抖,
市中心world square楼下的coles内也同样凄凉,
虽然鸡蛋已经被限购,但是再严格的限购令抗不住抢购的急急如律令,
一眼望去一片荒芜,
剩下的物资一辆手推车都可以装得下。
world square楼下某华人肉铺店,也基本空了:
华人超市内的大米也售罄,
袁老的杂交水稻第一次感受到挑战。
Town Hall 楼下的Woolworths的货架上还有些许肉类,
这家Woolworths内其余物品则和别的超市形成了命运共同体,
而就在昨天,一名Woolworths员工就惨遭毒手,
据《Daily Mail》报道,在维多利亚的一家Woolworths内发生了持刀伤人事件,
一名37对Woolworths员工在超市停车场惨遭毒手,
警方表示,这是一起随机事件,
但是与恐慌抢购有关,
案发之后,现场前来抢购的群众们四处逃散,本来抢购就是为了保命,
目前,警方正在拘捕这名袭击者,据悉,他的年纪在30~40岁。
这家超市也因此被关闭,周围群众又少了一个斩获抢购乐趣的去处,
在抢购热潮中,最受欢迎、屡屡断货的莫过于卫生纸了,
如今,水和废物服务提供商Coliban Water表示,
这也许就是传说中的“蝴蝶效应”,恐慌抢购厕纸的行为造成一系列反应,
然而整个城市的管道必须畅通无阻,否则下一步来临的就不止是卫生纸堵塞了,
所以,这些无法分解的卫生纸还需要工作人员用手一点一点的清理,
虽说澳大利亚在抗疫过程中乍现了许多不雅,甚至有些行为比炸线更不雅,
各国对待疫情都不曾松懈,都在结合国情出台最好的解决办法。(英国我就…)
免疫反应出炉,疫苗进入试验期
听说这样躺着也能提高免疫力?跟网红小姐姐一起打卡OSIM按摩椅!热爱奋斗的你,别忘了也要爱自己!
我们想在最黯淡的生活里 保持明媚的积极 也想在最迷惘的道路上 走向最亮的灯塔 愿你有足够长的时光 温柔绽放 能够遇见蓬勃的自己 也能好好爱自己 . ~.. 不记得从哪一天开始,原本担心国内家人的澳洲华人们,不得不开始担心自己了! 截至目前为止, 澳大利
3月17日,澳洲墨尔本Peter Doherty Institute for Infection and Immunity发表重量级论文,
而同时,这个机构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培育出实验室版本病并分享给WHO的机构,
目前,一支来自昆士兰的团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研发出测试版新冠病毒疫苗的团队,
我们在看到这个国家缺乏防疫经验、缺乏医疗力量、滞后防控手段的同时,
作为一个国家和一个文明中的居民们,当然最有权批判这个体制,
但这同时也应该是一个会最先看到这个政府突出贡献的群体。
截至目前,全澳累计确诊535例,新州269例,维州94例,昆州94例,南澳32例,西澳35例。另有塔州7例,北领地1例,首领地3例。
将旅行禁令升级到Level 4,强烈反对出境旅行。
强调一下,这则旅行禁令(Ban)并没有强制禁止游客出境,
而是强烈不建议出境(Do Not Travel)。
超市抢购还在继续,汇率跌倒了4.2,悉尼已变“空城”。
但毕竟矛盾就是智慧的代价,这是人生对人生观开的玩笑。
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医护人员都在尽最大努力防疫病毒,
微悉尼微信视频号开通咯~每天最有趣的新闻/本地生活讯息,为你一网打尽!快在微信“视频号”里搜微悉尼关注我们吧!
全澳确诊突破450例!新州1夜暴增37例!爆发速度加快!多校停课!大家快戴口罩吧!
全澳314例!5死!1人在悉尼航班上发病后身亡!UNSW确诊1人!抢购的人疯狂干架,老人只能抹泪!这时候,wws站出来了…
全澳259例!澳洲首席医疗官建议“紧急封城”!Vivid Sydney确定取消!汇率再次暴跌!澳人赶忙前往超市疯狂囤货抢粮!
刚刚!全澳飙至204例!新冠门诊被上千人挤爆!今早超市还没开门,无数澳人就排队等着抢纸抢粮!这下大家真的慌了…
突发!澳元恐怖暴跌!跌破4.38!澳洲确诊增至167!专家预测150万人恐感染!大型活动被取消!政府紧急撒176亿救治!
火爆!30万人挤爆悉尼同志大游行!中国队引爆全场!华人肌肉猛男、大胸妹子火辣诱惑!海量高清无码现场照曝光!悉尼秒变彩虹天堂!
惊呆!澳洲新冠肺炎竟靠$3.99的家常药治好!治愈过程曝光!药房就能买!患者啥都没做,平安出院!这波操作也是很6了…
汇率持续暴跌!历史最低利率!购房黄金时机原来是现在!海外买房者大批涌入!如何选择好的开发商和楼盘,看这一篇就够了!
根据澳洲权威地产媒体Domain的分析,如今的澳洲购房者们已经迎来了入市的最佳时机。在经历了2年的低谷期之后,澳洲房价从2019年开始迎来了持续的上涨。虽然房价在涨,历史最低的利率却让购房者们还款变得更轻松。 而在全球充满更多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