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鬼?美国疫苗公司要在中国做实验,因为怕疫苗有问题?!

重磅!2020 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发布!中国内地84所高校689个学科上榜!

3月4日,2020 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正式发布了! 每年最吸引留学生的除了世界大学排名外,就是世界大学学科排名。 大学排行榜介绍的是学校的综合影响力和竞争力,而学科排名则关于大家未来的发展。 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 一、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简介 QS世界大学学


日,有美国制药公司表示,研发出的疫苗有望4月在海外进行临床试验,以进一步测试疫苗的效果。


首选试验田,
是中国和韩国。


虽然打着研发疫苗共助抗疫的旗号,可听起来怎么让人有点慌?



疫苗供给中韩进一步临床前,有没有在美国进行过阶段性的人体临床试验,确认一定的药性?


一直被美国人抵制的疫苗,这回要来中韩试验,听起来却好像把染疫患者们当成了小白鼠…


总有种不靠谱的感觉。





周一,特朗普在与新冠病毒工作组和美国最大制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们召开内阁会议上,公开与美国顶级冠状病毒专家托尼·福奇博士争论。

特朗普要求在“几个月”后接种疫苗,

而流行病负责人告诉他:“就像我告诉你的,一年。

听完之后特朗普耸了耸肩,说:“我更喜欢听到几个月的回答。



而Inovio制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J. Joseph Kim博士表示,他的公司将很快在海外进行疫苗的临床试验。

他表示,
今年4月将在中国和韩国进行试验。

因为疫苗必须经过测试,以前有过疫苗让病情变得更糟的先例。

“你不会想看到匆忙地给100万人治疗,却发现自己让90万人的病情恶化了。



此前,该制药公司首席执行官曾表示,该公司的疫苗含有新冠病毒的遗传密码DNA,该公司在1月份得知该病毒的遗传序列后
几个小时内就设计出了这种疫苗。

等等,所以言下之意是,这种速制疫苗可能引发病情恶化?

为了避免美国新冠患者身上发生这种疫苗悲剧,就把他们不愿意看到的可能,丢给中国和韩国?


他们不愿意看到美国100万病人里90万病人病情恶化,就让中韩接盘,让他们生产出的却未确定药性的疫苗在更大的市场中实现
“自我净化”






此前华尔街日报曾报道,美国三家制药公司(Johnson & Johnson、Sanofi SA、Inovio Pharmaceuticals Inc)已经开始研发冠状病毒疫苗。


对这些疫苗的人体研究可能在几个月到大约一年的时间内开始。

制药商Moderna Inc.已经向美国研究人员运送了一批快速研发的实验性冠状病毒疫苗,美国政府的研究人员将首次在人体上测试这种实验性疫苗是否有助于抑制新冠病毒。


Moderna在1月份得知新病毒的基因序列后,与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合作设计了第一批疫苗。其生产周转时间一直被美媒誉为
对新病毒爆发的惊人快速反应。



Sanofi 制药公司 图源:
华尔街日报

该公司负责主任曾在一次采访中称,该研究所预计在4月底开始对大约2025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临床试验,测试两剂疫苗是否安全,以及志愿者的免疫反应。初步结果可能在7月或8月公布。


如果第一次试验成功,可能会开始对数百或数千名参与者进行第二次试验,这可能需要68个月的时间。


这项试验可能部分在美国进行,也可能在中国或新冠病毒正在传播的地区进行,这样测试就可以判断疫苗是否能降低感染率。


图源:华尔街日报

因为疫情,新加坡留学生在英国被暴打,还被骂称“新冠病毒”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带你游遍英国 ID:weloveuk 话说, 随着新冠疫情在国外各国的不断爆发和扩散,人们纷纷都在担心自身安全,生怕被传染, 然而国外有些人非但没有把重心放在防治疫情上,反而开始带着仇外心理,在社会上传播起了各种反华情绪, 那些不明事理

美国公共卫生当局说,在政府和私人投资的帮助下,疫苗技术的进步缩短了疫情爆发时的开发时间。


过去,研究人员为了应对非典、埃博拉等疫情,竞相开发疫苗,结果喜忧参半。
疫苗培育,加上动物试验,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将疫苗用于人类。

如今正在为冠状病毒寻找疫苗的科研人员们希望寻求一种快速反应的前沿方法。

虽然冠状病毒疫苗也可能要到明年才能得到广泛使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监管许可。但美国卫生当局表示,
在疫情迅速蔓延的情况下,值得在这些新技术上押注。







尽管面对新型冠状病毒,全球都在加快研发疫苗,但美国人对疫苗的抵触其实根深蒂固。

去年年初,麻疹席卷美国。


1月1日到2月28日,美国报告了206例麻疹病例,之后这个数字仍然在不断上涨


麻疹病,也称为rubeola,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儿童感染,会引起发烧,流鼻涕,喉咙痛,干咳,结膜炎等并发症杀伤力极大。


严重者甚至可致死,而且传染性极强。



从20世纪60年代麻疹疫苗出现以来,美国的麻疹几乎已经消失,但它在全球范围内并没有消失。

2019年的时候,它再次肆虐美国。

而这一切的起因,源于美国家长禁止自己的孩子接种疫苗。


有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一些家长,询问他们对于疫苗的看法。

这位孩子的母亲,被问及是否知道“麻疹的严重性”时,表示了肯定的态度。



但记者问他,不接种疫苗是否害怕自己的孩子冒风险时,她果断的表示:

我不觉得不接种疫苗是让自己的孩子冒风险。

没有什么能改变我的看法。





一位孩子的父亲在看了疫苗接种的复杂条款后表示也持同样的观点。


他坚信:


疫苗可能会导致致命的后果。


疫苗会带来致命的后果,这种观点从哪儿得出?

答案很显然:互联网。

不少媒体在互联网上大肆扩散虚假信息,危言耸听,传播疫苗的危害。



而事实上,几十年来各种疾病在疫苗的预防下得到抑制,早已证明疫苗的安全性。



1998年,一个名叫安德鲁·韦克菲尔德的英国肠胃病学家在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将儿童自闭症与三种疫苗接种联系在了一起。

论文中记载了患者家长的报告,表示自闭症状是在小孩接受了麻疹、风疹和腮腺炎疫苗(即MMR)三合一接种后出现的。

据此,推论MMR疫苗接种会影响到儿童的大脑发育,引发自闭症。


这篇论文引发了轩然大波,同时催生了一场世界公共健康安全的大恐慌,还得到了一些明星的站台,如自己孩子有自闭症的好莱坞明星金·凯利。


图源:百度百科

此后,许多父母开始拒绝让自己的孩子接种MMR疫苗,与此同时,儿童麻疹发病率急剧上升。

这篇论文遭到了当时很多医学专家的反驳,2010年,《柳叶刀》正式撤回了韦克菲尔德的研究论文。


三个月后,英国医学委员会开除了韦克菲尔德的行医资格。

也就是说,韦德的理论已经被啪啪打脸了。


但这些并没有阻止一些美国人对疫苗的偏执看法,甚至还时不时兴起一场“反疫苗运动”。




反疫苗组织在街头进行集会,要求保留他们不给自己孩子接种疫苗的权利。



去年,纽约州州长在6月份签署的麻疹疫苗强制法案生效,法案规定没有打麻疹疫苗的孩子禁止去上学,或去托儿所这种类似学校的地方。

但要想回去上课也非常简单,家长只需要带着孩子去疾控中心打一针,问题就解决了。

本来以为疫苗问题会迎刃而解,2周的缓冲期结束,一些家长却没有选择乖乖“伏法”,而是团结起来一致抗议此举,在学校门口,在政府楼外。


隔离我们是歧视!




我那健康的孩子被迫离开学校,全因为凭着上帝的方式在生活,上帝才是我的统治者!





美国人对疫苗的抵制,一直在身体力行地上演着。







因此,当听到美国制药公司要来中国“做实验”的时候,许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有些懵的。



研发新冠疫苗是全人类的福祉,但也千万别拿中国韩国的人命去当美国病患者康复的阶梯。


在面对这场席卷全球的疫病时,各国需要团结协作,而非谋一己之私。


与此同时,国内也在紧锣密鼓地自主研发应对疫情的药物。


1月28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与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联合发现了在细胞层面上对新冠病毒有较好抑制作用的药物:

包括Remdesivir(上文提到的译为瑞德西韦的美国特效药),利托那韦(Ritonavir),氯喹(Chloroquine)。



这些药物都在走相关程序报批,加强后续的临床使用。

此外,国内关于疫苗的研究也有新进展。

2月21日,国务院应对新冠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表示,新冠疫苗预计4月下旬申报临床试验,国内各类路线疫苗研制与国外同步。


2月25日,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黄金海教授团队也宣布了研制新冠病毒口服疫苗的新进展,目前正寻求合作方,推动疫苗早日走向临床。


除此外,一些临床试验正在收集克力芝(利托那韦)中药治疗的临床信息数据,多家医疗机构正在就新药瑞德西韦组织开展临床试验,以期来研究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对症药物的不断发现和疫苗的不断研发,让我们看到了战胜新冠病毒的曙光。但理智来看,
这并不意味着战疫胜利马上到来。



虽然这些药物身负希望,但临床试验有效还要数月时间,而且从试验完成到批复、生产和上市,也都需要时间。

所以即便如今各大企业逐渐复工,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依然要做好日常防护工作。




如今北美地区的疫情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
但由于微信公众号每天只能推送一次,


为了让大家能及时获得最新的疫情信息,
你可以下载 留学生日报 App,实时获取。


如果有突发新闻也可以第一时间获得推送。









新闻|故事|留学生


编辑|尤兰达
排版|尤兰达
校对|商日葵



国外不抄中国抗疫作业是傻吗?不,他们其实“很精明”

外国不抄中国作业是傻吗? 不,他们很精明。 精明到拿人命去和资本对赌, 赌赢了史笔如铁,万事大吉。 赌输了春秋笔法,草草了结。 关于疫情的解读,本就有巨大的“操作空间”。 防疫更是一场资本市场与人口优化的“利润协商”。 (美剧《纸牌屋》) 这些人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