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WAI

太期待!新冠疫苗曝光!背后的女人到底多厉害?

隔离在家的意大利,阳台上办起音乐会!网友疯狂点赞:不愧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艺非凡(ID:efifan) 人人都是艺术家, 阳台也能变舞台。 意式隔离 大家都知道 目前国外疫情急速蔓延, 其中意大利情况最为严重, 41035例确诊,3405人死亡。 除了寻求中国的帮助, 意大利也在苦苦自救: 3月10号宣布封城,禁止所有


作者:斜杠先生  来源:斜杠先生(ID:isslash)

新冠疫苗的研发,牵动了所有人的神经。

 

3月3日,陈薇少将介绍,在科研团队争分夺秒的努力下,新冠肺炎疫苗研制已经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一时间,勾起了广大网友的好奇心:

 

“阶段性成果”到底是啥?

 

仅隔3天,国家卫健委宣布重磅消息:

 

新冠疫苗正按照5条技术路线研发,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估计4月部分疫苗有希望进入临床或应急使用。

 

 

这时,网友恍然大悟:

 

陈薇少将说的“阶段性成果”,竟然就是已经研发出了疫苗。

 

刷到这条消息的时候,心潮澎湃:

 

不愧是陈薇少将!

 

还记得,1月30日,是陈薇团队进驻武汉的第5天。


记者:有报道说,最快“1个月”内拿到疫苗?


陈薇:目前有些平台上报道的最快“1个月”内拿到疫苗,我认为是不现实的。


记者: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科学家将在12周内研制出新冠疫苗,您怎么看?


陈薇:我相信我们国家科研人员的速度不会亚于美国。


一句“不亚于美国”,鼓舞了中国人的士气,也给陈薇少将带来大量质疑——


美国可是世界上医药水平最发达的国家,陈薇口气不小啊!


事实证明,陈薇少将说到做到。


鲜有人知,54岁的她,已“与毒共舞”29年。

 

 

1966年,陈薇出生于浙江兰溪。

 

从小,她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18岁考上了浙江大学化工系,22岁获得浙大保送清华的唯一资格。

 

那时,她长发飘飘的文艺模样,似乎和科研挂不上钩。

 

1990年,陈薇受导师之托,去军事医学科学院取试剂。

 

从此,她被这里尖端课题和科研设备深深吸引了。

 

第二年,硕士毕业。

 

她如愿以偿去了军事医学科学院读博士,做科研。

 

一位同事转业前劝她,少搞这些“魔鬼”课题。


但是,炭疽、鼠疫、埃博拉等烈性病毒,在她脑海里挥之不去。


陈薇认为:


各种致病微生物,在战时,可能成为敌人手中的武器;在和平时期,则可能成为大规模疫情发生的罪魁祸首。


就这样,她继续将抗病毒药物作为主攻方向。


科研工作常常是枯燥的,但陈薇坐得住。


平时,她几乎没有在12点之前回家。


研究紧张时,陈薇就在实验室里过年,连产假也只休了一个月。

 

 

甚至,她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于是,走路快、说话语速快、工作节奏快,成了她最大的特点。


一位男同事评价,“她的思维非常敏锐,能够同时处理好多事情,总是跟不上她的节奏。”



2003年,非典肆虐,陈薇团队迎难而上。

 

研究发现,一种治疗丙型肝炎的干扰素,可能对预防“非典”有用。

 

为了验证效果,陈薇第一个钻进了安全三级的“负压实验室”。

 

负压的情况下,人容易缺氧,缺氧以后就会头疼。

 

一个留学生回国隔离,评论区留下3000条辱骂

本文转载于公众号:不颓废青年(id:btfqn2018) 本文转载于公众号:不颓废青年(id:btfqn2018) 推荐阅读 |精致生活类 想出去玩?想交朋友? 加入我们,星尚带你户外玩耍!

进一次实验室,出来之后,就会剧烈头疼。

 

按照常规,人在负压实验室里,一次最多工作5个小时,就必须出去透透气,然后重新消毒再进实验室。

 

为了与疫情抢时间、争速度,陈薇不吃饭不喝水,穿上成人纸尿裤,在实验室一待就是八九个小时。

代价,是透支自己的身体。

 

 

经过50天的攻关,终于证明了“重组干扰素ω”能够有效抑制SARS病毒。

 

最终,1.4万名预防性使用“重组干扰素ω”喷鼻剂的医护人员,无一人感染,为疫情防控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后,陈薇跑遍全国83个“非典”定点医院,在高危人群中指导用药,收集数据。

 

100多天时间里,丈夫和儿子只能从电视中见她一面。

 

记者曾问,每天和病毒近距离接触,害不害怕?

 

陈薇脱口而出,“穿上这身军装,就意味着这一切都是你该做的。”

 

 

如果说,抗击非典让陈薇少将崭露头角,那么,阻击埃博拉则让她在世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7年,电影《战狼2》点燃了暑期档。

 

剧情皆有原型。

 

其中,“拉曼拉病毒”原型就是埃博拉病毒。

 

而陈博士原型,正是陈薇少将。

 

影片中的陈博士

早在2004年,大多数国人不知“埃博拉病毒”为何物。

 

陈薇却敏锐指出,“埃博拉离我们也就是一个航班的距离。”

 

一头扎进去,又是10年。

 

2014年,西非大规模爆发埃博拉疫情,首次传到欧洲和美洲。

 

要知道,埃博拉病毒致死率为50%~90%,所到之处,尸横遍野。

 

就在全世界谈“埃”色变时,陈薇做了一个大胆决定——

 

走到非洲一线去。

 

 

那年9月,陈薇团队成功研发出第一支抗击埃博拉病毒的新基因疫苗。

 

不久,陈薇团队拿到了境外临床试验准入证,实现了我国境外临床试验“零”的突破。

 

在塞拉利昂的临床试验期间,陈薇不顾未知病毒的危险,主动走近当地人民,了解疫苗接种情况。

 

临床试验成功后,陈薇成了塞拉利昂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后来,这一研究结果还登上了医学顶级期刊《柳叶刀》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正是这支疫苗,直接阻断埃博拉病毒,让14亿中国人免了多少恐惧和苦难。

 

早上,再次看到一则好消息。

 

截至3月6日0—24时,湖北新增确诊病例74例,其中武汉74例。

 

这是抗疫以来,武汉新增病例首次降低至两位数。

 

这一数字,来得太不容易了。

 

大年初二,陈薇少将带领团队前往武汉。

 

从那天之后,关于她的消息,只有零星严肃采访,没有一篇宣传稿。

 

就连研发出可临床的疫苗,如此重磅的消息,也没有一篇宣传稿。

 

但是,陈薇少将这样闷声干实事的人,值得我们宣传,值得我们铭记,值得我们点亮一个“在看”。

 

我们知道,陈薇少将身旁,还有千千万万个像她一样的人,奋战在一线。

 

我们相信,因为有他们走在前面,曙光,一定会来。


斜杠先生,来源:斜杠先生(ID:isslash),有思想,有内涵,有深度,一个读书人的聚集地。要像行动者那样思考,要像思考者那样行动。

推荐阅读 |热点类

想看更多精彩内容?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悉尼星尚

全球刷屏!联合国这次重磅出手!疫情之下, 中澳重量级艺术家助力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澳洲委员会,“为爱呼吸”公益拍卖启动了!

新冠全球疫情变化令人震撼! COVID-19 此刻, COVID-19冠状病毒已然成为 全球共同抗击的对象, 它的形势每一天都在急剧变化! 并且在当地时间3月11日 WHO就已经正式宣布用 【Pandemic】(大流行病) 来形容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形势 这意味着: 新型冠状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