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女生闪耀澳洲!
根据最新的移民数据显示,在2018年-2019年度中,印度裔人口约占63587人,其次是华裔(36712)和菲律宾裔(13533)。
在维州定居的84327名移民中,其分布如下:
Melbourne City ,7030名
Wyndham,5525名
Greater Dandenong,4374名
Monash,4165名
Casey,4053名。
此外, Melbourne City 拥有最多的技术移民,约为6071人;Hume Council 拥有最多的人道主义移民。
按理说,华裔没有爱着谁,但最近却遭了殃……
澳洲一位所谓的经济学家发表了两篇文章,解释为什么澳大利亚大规模移民计划(每年增加人数相当于一个Canberra的人口)使得本国几乎不能实现《巴黎协定》减少碳排放的目标遭到反驳后,竟然又有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葩理论。
竟然把矛头直指中国移民,因为中国人爱买买买,造成了澳大利亚碳排放量高居不下……
其逻辑很简单:澳大利亚人口增加数百万意味着能源用户和碳排放量增加数百万,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实现排放目标变得更加困难。
一些评论者反驳了他的观点,认为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因此,人们居住在哪里并不重要。
他们认为,减缓澳大利亚的人口增长将无助于阻止全球人口过剩情况。Leith van Onsele也知道,减少澳大利亚的排放对降低全球谈排放几乎没有作用。
但他认为,人口增长如此之快,无疑对澳大利亚的环境、水安全、宜居性、住房负担能力以及实现澳大利亚的减排目标都是不利的。缩减移民虽然改变不了大局,但能控制自己境内发生的事情。
“那么,为什么还要走移民这条路呢?”
“虽然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但绝大数评论员包括我自己,都认为澳大利亚应该在当地采取行动。唯一与我有区别的是,这些评论员中的许多人并不认为澳大利亚应该在人口增长问题上采取局部行动。”
“他们的观点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们居住在哪里并不重要。事实上,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来到澳大利亚时,他们的碳排量显著增加。”
他这样说道:“中国就是一个例子,它现在是澳大利亚第二大移民群体,也是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Swinburn University 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出生的移民有着巨大的生态足迹,让澳大利亚出生的移民相形见绌:
2010年,中国取代英国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永久移民来源国(现在这个位置由印度占据。)。从那以后,在中国出生的移民平均占每年移民的15%。
我们的调查结果是基于对61名中国出生和72名澳大利亚出生的居民的广泛面对面调查。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在来到墨尔本的10年内,中国出生的人口城市消费模式是移民前的三倍多……
很明显,消费文化适应是中国移民反映澳大利亚东道国社会的主要过程。文化融合不那么明显-它滞后于消费者的文化适应。通过比较文化和语言差异(CALD)指数的分数可以明显看出差距。
该指数综合了出生地、英语水平、宗教、饮食偏好、参与娱乐和节日活动、社交渠道以及与社区的互动等指标。
中国出生的群体和澳大利亚出生的群体在CALD指数上的得分差距很大。这表明,中国出生群体的城市消费行为可能受到强烈的文化影响……
出生在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居民的生态足迹的不同组成部分的比较也有启发性。比如在中国出生的居民,其住房面积和居住类型的住房足迹总体上要大18%。
这可能是因为中国人通过住房可以彰显其社会地位,也就是所谓的“面子”,导致他们更愿意买大房子。
中国人消费水平超过了在澳大利亚出生的居民,这表明,住房消费有被用来显示在澳大利亚“成功”定居的潜在危险。
在中国出生的人的食物足迹比在澳大利亚出生的人,大16%。这反应了肉类和奶制品消费的增加和本土蔬菜消费的减少。
中国出生的人的碳足迹增加了37%,这主要是由于他们更频繁的海外旅行造成的。
这位学家总结道:“因此,澳大利亚的大规模移民计划无疑会阻碍其实现《巴黎协定》减排目标的能力,还可能会提高澳大利亚的人均排放量。”
“此外,澳大利亚统计的数据显示,尽管中国出生的移民是海外收入第二低的群体,也就是说他们的收入远远低于澳大利亚出生的移民,但他们的高消费和高碳排放依然存在。”
“无论如何,这对澳大利亚和世界来说都是一个糟糕的结果。”
总之,在这位奇葩经济学家的眼睛里,中国人的高消费对澳洲乃至全球都是一个灾难性因素,是造成环境污染的第一杀手……
什么拉动全球经济发展,促进澳洲发展……都被他忘记的一干二净!
许多网友感叹这位学者的“脑回路”,简直就是无脑砖家!太可怕了……
不知道大家是如何看待这位无脑经济学家的?欢迎吐槽。
留言或者加小花拉你进
入
“
澳洲中学咨询群
”、“澳洲小学群”、“澳洲私校群”等等
和家长探讨孩子教育问题。
澳洲中学
全方位为家长、老师和学生打造一个专业的教育交流平台!
教育改革热点、实用校园信息、新鲜活动、择校指南等一网打尽。
让你足不出户,即可了解澳洲中学最新信息!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