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有味”的地方,寻找做人的尊严!澳洲人最看重的“厕所品质”都有哪些?

“来澳洲旅行,日常里什么让你觉得更方便了?”

“在澳洲呆久了回国,出门最常忘带的是什么?”

大多数人的答案都同一个地方有关

 

公厕那点事,有人觉得摆台面上讨论不雅,

但却是实打实的“刚需”与“文明推进器”:

澳大利亚MyTravelResearch.com的一项研究也表明,

一个旅行目的地若拥有高品质的公共洗手间,

会成为一种“谈资”,不仅可吸引回头客,

更会成为这座城市/地区是否对游客尊重的风向标。

 

难怪中国近年来就掀起了一场“厕所革命”:

公厕数量猛增,手机可直搜和点评。

(Source: Photo@Sin Chew Daily)

2015年,第五空间更是现身北京,

不仅有第三洗手间方便残障人士、老幼妇孺与旅行者,

更有WiFi全覆盖、ATM、自动贩卖机、垃圾回收站、

手机充电与电动车专用充电桩……

绝对是公厕里的“香格里拉”。

 

更魔幻的还在后头:

(Source: Photo@iyiou.com)

2018年,全球首座智能化妆间杭州西湖银泰商场,

天猫将零售直接开到了洗手间里,

等厕所的时间,妹纸们可以轻松

补个妆,买点卫生用品,甚至是全套化妆品,

虚拟试妆镜一键试妆,满意了直接发货到家。

 

等待不再无聊,干净要怎么解决?

2019年,成都推出了智能公厕,

可收集厕所大数据,大屏幕实时显示,

清洁考核、异味监控、温度湿、使用人流等一目了然,

每个独立厕格内还安装了红外线感应器,

有蹲位提示,或在使用者有突发情况时警报提醒!

听上去,是不是很鸡冻?

春节回国玩,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憋着了!

 

然鹅,为啥来自国内的小伙伴们

依然抱怨国内“如厕难”,没有澳洲上的舒心呢?

 

据两国各自不完全统计,

澳洲2500万人口,平均每万人共享7.6座公厕,

人少厕多,使用不愁。

中国13.9亿人口,平均每万人共享公厕不足3座,

人口基数与公厕数量比例失衡是“硬伤”!

 

而比人均拥厕量更令人“伤肾”的,

是女性的如厕时间与频率均高于男性,

但现实中,厕位上的“重男轻女”依然明显。

 

在2016年国家住建部发布《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前,

即便是北京、武汉、杭州、天津、广州等

城建卫生发展较快较好的大城市,男女厕位比例仍均高于1:1*。

(*来源:《全国九城市公共厕所男女厕位状况调查报告》)

于是,女厕所门前排长龙成了每日例行。

逢上节假日,景区更得临时“征用”男厕所。

 

2012年,广东女大学生组织了“占领男厕运动”的街头行为艺术。

 

中国的女性,虽然不需要再像

印度电影《厕所英雄》中的新娘贾耶那样,

为了“争夺女性在家中上厕所的权利”而向整个社会抗争。

但她们依然在为了“厕位的权利”而奔走!

“需要改变的不仅是公厕与坑位的数量,更是对女性权利的尊重!”

 

提及澳洲的“人性化”有句老梗:

即便是最偏远、最简陋、一次性的公厕,

那里也有一卷纸等着我!

 

但换到国内,厕纸自带是常识,

万一没带?那只好麻烦如厕必备神器手机了:

外卖小哥表示心累不爱(图片:网易新闻)

 

好一点的公厕倒是有提供,

可架不住大爷大妈们“扯哈达”啊!

平均一卷纸的寿命不到15分钟,

保不齐排到你的下一秒就空了。。。

 

这不,为了“看牢”厕纸,连高科技都用上了。

北京天坛公园公厕内的“人脸识别厕纸机”,限量拿纸。(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或许有人不服,在澳洲难道就没人多拿纸么?

有啊!小编就经历了一次。

某次与人交换,匆匆推开洗手间的门,

却发现下抽式的厕纸盒居然是空的!

再一抬头,看到水箱盖上顶着一叠不多的几张纸。

刚想着保洁员也太懒了,出去的那人在我身后开了口:

“抱歉,刚抽的时候不小心带多了,那些折好的是干净的。”

……

卫不卫生姑且不论,但我想

也许,正因为在澳洲有多数像她一样的人,

在下意识间仍会想着旁人的便利,

在澳洲的我们,才会放心地不带厕纸出门。

 

在国内,与“没厕纸”同样尴尬的是“卫生差”。

 

在澳洲的普通公厕里,空间充足,

女性的卫生用品、注射剂之类都有专门的回收桶,

洗手台有洗手液,旁边要么有烘手机,要么有干手纸。

 

但在国内,很多公厕不具备上面的全套,

厕间往往狭窄,让人顾前难顾后,

清扫基本一块抹布、一个拖把走四方。

而上的人更是主顾自己方便。

你眼中自然只剩了这样的景象:

算了,还是憋着吧!

 

除了更合理的设计,更完善的管理,

中国的公厕,更需要一颗为他人着想的公德心!”

 

提及澳洲的“人性化”,还有个现象:

如果你只找到了一个公共洗手间,

那十之八九是个无障碍洗手间!

如果这个洗手间又恰好位于公交大站或儿童娱乐设施旁,

那基本肯定是个第三(家庭)洗手间。

 

虽然,洗手间里面没有如霓虹国那样的高级坐便器,

却一定会要符合下面这些要求:

无高低落差,轮椅、婴儿车、老年人的代步车可轻松通行

开关门按钮位置相对较低,方便轮椅使用者可以打开

装有辅助扶手,方便行动不便的人士可以借力移动

洗手台的位置较低,基本与扶手高度平行,方便轮椅使用者可以够得着

在门上会贴心地标明上面那样的符号及盲文

小伙伴们明白标识中LH 与 RH 的用意么?(如图)

看似只有两个字,

却着实方便了不少左手或右手不方便残障使用者!

了解从轮椅移动至坐便器上的方向。

细节处的人性化可见一斑!

 

除了残障人士洗手间,第三洗手间,

一些大购物中心里还会特别设有家庭专用洗手间

地方宽敞,除了有专为儿童设计的坐便器与洗手台,

还有微波炉、私密哺乳区、带电视的儿童娱乐区、沙发等,

不仅解决了独立带着异性娃出门的爸妈们的苦恼,

更可以让他们忙里偷闲,休息一下!

(澳洲母婴室大全:https://www.breastfeeding.asn.au/babycarerooms/list)

 

讲到这里,怕又有人要不服气了:

中国的公厕也有无障碍与第三洗手间啊!

没错,有,但数量与比重占多少?

真正做到无障碍的又有多少?

澳大利亚无障碍公厕数量分布图(来源:toiletmap.gov.au)

 

在澳洲,约有公厕1万9千座,无障碍洗手间约占公厕总数的97%。

在中国,即便是公厕改革实施最好的首都北京,*无障碍率仍仅为60%。

而全国百城调研显示,无障碍洗手间的普及率不足20%。

(*资料来源:千龙网 2016年,《北京公厕男女比例不再“一刀切”》,新华网2017年《百城无障碍设施普及率仅40% 无障碍卫生间得分最低》)

 

不仅如此,国内很多无障碍洗手间因是改建,

受原条件局限,往往只有个形,用起来完全不实际。

……

“缺了对残障人士,老弱妇孺的真正尊重与关怀,

‘无障碍’难免只会剩下一个花架子。”

 

结语:

行文至尾,突然想起了一段被广泛引用的话,

来自陈平原教授的《厕所文化》一文: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包括公德心、科技水平、生活习俗、审美趣味等),

在厕所里暴露无遗。”

 

诚然,中国的“厕所革命”带来了

公厕数量与设施上的巨变,

甚至出现了澳洲没有的“黑科技”,

但两国之间真正的差距,

又岂是单纯科技可以弥补的?

 

在澳大利亚那些虽无智能,却有着

“人性化”设计的公厕背后,

是对所有人平等权利与隐私的尊重,

是让残障人士、长者、孕妇、

儿童和带娃家长享有同样的便利!

 

而这样的尊重,

被刻入了社会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与基础建设的明文规章之中。

 

祖国在进步,值得高兴,

但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好奇脑回路一贯与众不同的澳洲人认为那些公厕最优秀?

不妨点击下方图片查看!

游外编辑部综合整理

内容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中国公共厕所大数据排行榜》,Toiletmap.gov.au,The best toilets in the world, www.straitstimes.com,MYTRAVELRESEARCH.COM

文中内容与图片来自摄图网,谷歌(如涉及版权,请联络游外协商删除)。本文中若有涉及产品、价格之资讯,仅供参考,请以官网最新资讯为准,且商家(或活动主办方)拥有对上述涉及事项的最终解释权。凡注明来源“游外原创”或“游外编辑部综合整理”的文章,系“游外”所有之独家稿件,版权属于“游外”,未经“游外”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反上述声明者,“游外”将保留追求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若第三方获得授权转载时,请注明“原文出自游外(UWAI)”。凡注明来源“ XXX(非游外原创或游外编辑部综合整理)”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旨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游外”赞同其观点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Add Comment *

Name *

Email *